脱贫不能一时而要一世

脱贫不能一时而要一世

在保障贫困人口基本脱贫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脱贫的质量,是习近平一直思考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使命,新中国成立70年来,解决了7亿人的贫困问题。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强起来,世界的目光都聚焦日新月异、繁荣昌盛的中国。然而,我国国民经济尚有短板,短板之一便是贫困人口的存在。我们要为全中国人民谋幸福,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个也不能落下。我们持之以恒地扶贫,目的就是要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习总书记对此极为重视,中央直接领导,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实施、全国人民大力支持,扶贫干部辛勤努力、无私奉献,贫困群众艰苦奋斗、发奋图强,贫困人口面快速缩小。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1660万人,累计减少8239万人,连续6年每年减贫规模都在100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1.7%。这是何等艰难、何等伟大、何等辉煌的战绩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高度评价,“过去10年,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

这是我们这代人的长征,我们即将“大会师”,我们即将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然而,这和“打江山不易、坐江山更难”一样,脱贫不易,确保不再返贫更难。从上面所列数据可以看出,脱贫的数量惊人,也很喜人。关键在能否稳得住,脱贫后不再返贫。如果说为了脱贫而脱贫,简单得很,给贫困人口发一笔脱贫摘帽标准的救济金就完事了,用不着千辛万苦。然而,这只是权宜之计,并不是我们的初衷,也不是我们的愿望,更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们的神圣使命和奋斗目标是让中国的贫困人口永远脱贫,故习近平总书记一开始就强调“脱贫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

脱贫不能一时而要一世。脱贫后如何不再返贫,一是要完善和创新医疗保险机制,确保不因伤病致贫。二是要确保贫困人口有产业、能就业、有固定收入。三是确保贫困人口的子女接受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让他们长大后能就业或创业,避免贫困的代际传递。脱贫攻坚既要扶智也要扶志,既要输血更要造血,建立造血机制,增强致富内生动力,防止返贫。各地党委政府在深度思考、群策群力、创新工作思路上,已有不少“金点子”,如重庆市石柱县通过参加黄精中药材产业发展和土地入股分红、管护药材基地,实现了稳定脱贫;江西省于都县富硒蔬菜产业园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和贫困户”发展模式带动了村民脱贫致富;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坚持生态立村、产业富村、旅游强村,运用“菜单式”扶贫和扶强带贫模式,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甘肃省古浪县走出了易地搬迁脱贫致富和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扶贫开发新路子;河南新县创办创客小店、扶植油茶产业、发展特色产品,等等。只要我们深入探索建立稳定的脱贫长效机制,强化产业扶贫,组织消费扶贫,加大培训力度,促进转移就业,让贫困群众大病有医保、有稳定的工作收入, 孩子能读好书,消除贫困就不是一时而是一世了。(责编:于川;校对:刘媛)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9/1022/1063563.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5群: 610739169。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刘媛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