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自信的强大“精神基因”

传承文化自信的强大“精神基因”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向长期致力于传承弘扬甲骨文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致以诚挚的问候。

“一片甲骨惊天下”。1899年的一次偶然,发现了殷墟甲骨,看似不起眼的小小甲骨横空出世,却在世界掀起了惊涛骇浪,这象征着最古老文明的“宝贝”成为了中国近代史料的“四大发现”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使用的文字中唯一“还活着”的文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朝历代的文集史料浩如烟海,不计其数;大好河山中历史名胜遍布各地,美不胜收。上下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到现在,其所形成的独特基因已经深深烙印在我们心中,面对新时期、新挑战,传统文化也正在把崭新的时代元素融入其中,为促进文化自信的传承与弘扬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打造文化自信的“软硬件”。甲骨文可以称作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是全体中华儿女们的骄傲,也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资本。文化中的“硬核”部分是日积月累的积淀形成的,需要我们不断打磨“软硬设施”来倍加珍惜并传承,在中国政治、经济实力日益发达的基础上,科技的发展可以带给人文精神的进步更多的一种前行的力量与信心。近年来,我国各省市地区内的博物馆(美术馆)、表演艺术中心、多功能艺术场馆和文化中心、文化区等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出现,文化基础设施投资不断提升。大力兴建文化基础设施的背后,是我国文化软硬实力的不断提升,为文化自信的弘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营造文化自信的“浓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文化的高度自信,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激发社会发展活力的催化剂。无论是象征着勤劳心细“工匠精神”的匠心文化备受关注,还是飞速追赶世界高水平科技发展的“中国智造” 轰动全球,这种重磅影响力的飞速传播已然在全社会形成了爱文化、学文化、尊重文化的浓厚氛围,涵养着大家“文化自信”的精神面貌。优秀的传统文化蕴藏着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基因,彰显着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营造并保持浓厚的文化自信氛围,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必然要求。

强化文化自信的“新担当”。薪火相传的文化精神编织着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完美结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祖国大好河山,广阔的疆域孕育着生机勃勃的中华文化,自古以来,从未间断的中华文明一直和极富有创造力的中华文化相生相随,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也自觉地担起着传承中华文明的重任。历史的根脉必须保护,在新形势下,如何通过传承优秀文化来增强文化自信?一直以来,致力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融通现实文化、加强文物、遗产保护等举措已经给了这个新问题许多最优解。(责编:于川;校对:刘媛)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9/1105/1065397.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法泗街道办事处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5群: 610739169。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刘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