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70年系列报告】赵英:新中国工业化进程、成就与展望(7)

四、中国工业化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未来展望

1.新中国70年工业化取得的辉煌成就

目前,中国GDP总量已经居于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90万亿元,以不变价计算较1952年增长174倍,年均增速8.1%;人均GDP从119元提高到6.46万元,实际增长70倍。2018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49年实际增长59.2倍,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1956年实际增长28.5倍。我国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主要动力,连续6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使用外资第二大国、对外投资第二大国。195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仅为11.3亿美元,201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4.6万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223倍,连续两年居世界首位。服务进出口总额7919亿美元,比1982年增长168倍,由第40位升至世界第二位。

出口结构不断优化。20世纪90年代,工业品出口已经在中国出口中处于主导地位。中国已连续10年保持机电产品全球第一大出口的地位。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仅低于机电产品。

中国工业增加值由1952年的119.6亿元提升至2018年的30.5万亿元,年均增长9%。工业增加值GDP占比超过40%。目前,中国钢铁、水泥、汽车等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随着工业化不断推进,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首次超越美国,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2019年中国(含香港特别行政区)共有119家企业跻身世界500强,成为上榜企业数量排名第二的国家。我国钢铁工业、汽车工业持续保持了产量、销量全球第一的地位。另外,我们在移动通信、现代核电、载人航天、量子科学、深海探测、超级计算等领域取得重大产业和科技成果。

70年来,我国从传统农业国转为现代工业国成效显著。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我国成为世界唯一的、拥有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18年底,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万亿元。城镇化率由17.92%提高到53.73%。农业就业人口占比,从70.5%下降到31.4%。高速铁路里程世界第一。发电量世界第一。

研发投入在前几年已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这是很了不起的,说明我国工业研发能力、创新能力有了长足的提高。中国工业化已经进入后期。我们可以说,1840年以来,志士仁人、中国人民孜孜不倦努力奋斗的实现工业化的目标基本实现了。中国工业化的成功改变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推动了百年未有之巨变。中国工业化进程对全球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仍然存在着对政府投资的某种依赖;第二,增长仍然粗放;第三,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导致资源低效、浪费,重复建设;第四,产能过剩在传统工业中表现明显;第五,某些领域存在着垄断,比如能源、通信等领域;第六,政府职能尚未充分转变,国有企业改革有待深入;第七,普通劳动者收入提高缓慢,生活质量有待提高;第八,公共服务体系改革仍处在探索之中,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不足;第九,高技术产业在关键装备、关键技术、关键原材料、核心零部件上仍然水平落后,存在着对跨国公司的依赖,产业链条不完整、产业安全程度不高;第十,企业创新能力仍然不强,技术储备不足;第十一,缺乏小而精的专业化企业;第十二,缺乏有国际影响力、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跨国公司;第十三,某些企业、某些企业家缺乏长期坚持实业的精神,动辄搞“财计”,转向金融投机;第十四,国内技术水平最高、最具创新能力的军工产业顺畅地向民用领域转移技术的机制,仍然有待建立。

中国工业由大到强的跨越,仍在行进途中,当然这是以全球最先进国家为目标。我们仍然不可懈怠、不可骄傲,仍然需要努力奋斗。

3.中国工业化道路所取得的经验

中国工业的发展,走过了一条“国家力量整体启动,逐步发挥市场作用,发挥民间力量”的道路。早期计划经济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打下了基础。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大程度上是在释放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生产力红利。工业结构的形态:改革开放前,政府意志起到了很大作用;改革开放后,工业发展逐步转移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轨道,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包括规划、宏观调节等,这种“干预”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有着根本的不同。从全球来看,这也是一条独特的工业发展新路。

宏观改革与微观改革协调进行。工业体制机制的改革开放走了一条渐进之路。国有企业改革有选择、有重点,同时注意了保障劳动者利益。工业化与城市化并重。工业发展要尊重自身规律。政治稳定是改革开放的前提。实行有管理的、渐进的对外开放,兼顾各方面利益。这是我们改革开放中取得的一条经验。

国有企业体系与私人企业体系相对独立发展,又逐步融合。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协调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有重点、有步骤。国有企业改革要以国家财税体制改革为前提。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中仍然居于不可替代的地位。

工业发展要考虑社会承受力。工业化推动,要充分考虑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的整体进步。

坚持自主发展、创新发展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基本立足点。

4.中国工业化的未来展望

我想展望一下中国工业化的未来。我认为,到2030年,中国工业有可能基本完成由大到强的转变。我国具有成为工业强国独一无二的条件:近14亿人口的消费快速升级的巨大市场;独一无二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基础设施全球第一;世界第一的庞大的技术工人队伍;世界第一的庞大工程师队伍;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快速增长;专利申请居世界第二位,发明专利日趋增加。另外,我国具有70年来行之有效的经济、工业发展体制和政府丰富的、独特的宏观发展与调控方式、经验。

2010年以来,我进行了一个“企业核心技术能力评价体系”的课题研究。根据这个体系相关指标来看,2010年时我们多个主要产业与国际水平存在5到10年左右的差距。现在,时间过去了9年,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再过10年左右,主要产业与发达国家水平会更加接近,甚至可能超越。

对于当代中国工业化水平所处位置,目前有不同的说法。我讲讲个人的看法。我们先整体以韩国为标准进行对比。因为韩国是一个新兴工业国,也加入了经合组织,是一个公认的发达国家和工业化国家。我国主要产业在水平上已经和韩国相近。我们产业工业体系之齐全在很多领域里韩国是追不上我们的,比如航天、原子能、核工业等领域。另外,有些产业我们已经接近或者超过韩国了。再从直观比较来看,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从天安门前经过的那套装备,当今世界有谁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研发生产?只有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欧盟。所以,我认为中国现在已经处在除了美国之外的工业第二梯队。我国科技创新已进入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新阶段,工业发展也是这样。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很难简单地跟欧洲那些中小型的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有的一些工业,它们根本没有。与欧洲、日本相比,虽然总体上仍然有差距,但我国产业门类齐全,有些产业超过了欧洲国家、日本。所以,“三跑并存”实事求是的,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第二梯队。从目前情况出发,我认为最迟再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到2030年左右,我国将基本完成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

以上就是我对大家的汇报。谢谢各位收看。再见!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