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王宏伟:以制度优势提升应急效能(5)

第七,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

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是凝聚人心、形成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共识的思想基础。每当大灾大难来临,我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志愿者组织积极参与救灾,短时间内就可形成共克时艰、同舟共济、迎难而上的磅礴之力。未来,我们要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同时也要加强对应急伦理的研究,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升华为对人类社会的重要贡献。

第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我国应急管理遵循“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的基本原则,着重提升社会公众的安全感。在防灾减灾救灾领域,我国坚持以防为主、防灾抗灾救灾相结合,全面提升综合防灾能力,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保障;在安全生产领域,我国恪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底线与红线,强调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在应急救援方面,我国按照“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宗旨,组建国家消防救援队伍。未来,我们要更加注重对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教育,提升社会公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第九,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突发事件是随着社会形态的变更而不断演化的。应急管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从国外经验看,应急管理的发展主要由事件驱动。在我国,应急管理改革并不只是突发事件的驱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主动求变、积极应变的结果。在应急管理改革过程中,要坚持改革创新,以求与时俱进。比如,2018年我国组建应急管理部,就是主动求变、积极应变的一个鲜活案例。从此,中国的应急管理事业为之脱胎换骨、换羽重生,这是一个凤凰涅槃、重塑再造的过程。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坚持改革创新,做好应急管理改革的后一篇文章,持续推进,久久为功,更多地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我国应急管理事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第十,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

我国应急管理事业与西方国家的有所不同。受政党政治影响,西方国家的应急管理领导岗位会出现一些变化,这种政党政治变化可能会导致应急管理岗位的变化。我国是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应急政策可以长期保持一致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在应急管理干部的选择上,我国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将敢于担当、勇于作为、认真负责的干部安排在应急管理岗位。未来,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应急管理者的理论培训,推动应急管理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第十一,坚持党指挥枪。

从世界各国看,武装力量都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最后一道屏障。中国军队参与重大突发事件处置的机制非常顺畅,因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和我们的政府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人民子弟兵不仅是保卫祖国的坚强柱石,也是和平时期建设的中坚力量,更是抢险救灾的主力军和突击队。未来,我们应该继续保持这种优势,建立更加顺畅的军民联防联动机制。

第十二,坚持“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是我国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一项基本国策。祖国好,香港、澳门才能更好。未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应急管理应该着力完善三地跨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建设,提高协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十三,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

1991年,华东水灾发生后,我国第一次主动向国际社会发出援助申请。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国力越来越强大,我们在应急管理方面也越来越多地向国际社会展示出心态开放的一面,一方面广纳外援,另外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救援。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国广纳外援,展现了一个大国的成熟与自信。与此同时,我国还派出国际救援队,参与印度洋海啸、巴基斯坦洪灾、海地地震、东日本大地震、非洲埃博拉疫情、莫桑比克热带气旋“伊代”等突发事件的救援,展示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充分展现出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未来,我们应该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参与全球灾害治理,让应急管理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特别是要重点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努力构建海外利益保护和风险预警防范体系。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