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故居二三事(3)

周恩来故居二三事(3)

古井与古木

典型的苏北民居一般都有水井和榆树,寓意为“饮水思源”、“年年有余(榆)”。故居内,周恩来乳母蒋妈妈的住房前有一口古井,周恩来常跟蒋妈妈一起从这口井里打水来饮用洗漱、浇瓜浇菜。井沿上的洞孔是当年系井绳用的,井沿边的沟痕是打水绳索长期摩擦留下的。至今,井水清澈透明,可正常饮用。

周恩来对这口井的印象很深,1960年,他在接见淮安县委负责同志时,还特别提起这口井,他说:“我家的那口井还在吗?”并向在场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淮安的地下水位很高,吊桶上只要系上庹(庹,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之间的距离)把长的绳子,就能把水打上来。”诗人成庶参观故居时,曾写下一首诗:

这口井很老了,却又年轻,只因深深地印着,一个伟人的少年身影。这里的乡音响遍世界,只因井水亲亲地润过,一个伟人的喉咙。这口井在地里,也在人民心里。这口井在淮安,也在全中国。

古井附近还有两株榆树,据传是周恩来童年时期亲手所植。古树现已高达20米,粗壮的树干要两个成年人伸出双臂才能合围,龟裂的树皮又粗又厚。每年春季,碧绿的榆钱如天女散花般地飘落,落在故居的屋顶上,飘在井水上,沾在游客身上。

故居的西北侧有一块空地,占地700平方米,是周家的后院。周恩来童年时期曾随乳母蒋江氏在此种植瓜菜,并在此放过风筝。在后院的西南墙角有一株素心腊梅,为腊梅中最名贵的品种。寒冬腊月,傲骨铮铮,纯黄的花蕊竞相绽放,色泽明亮,浓香纯正,沁人肺腑。这株腊梅树龄上百年,相传是恩来诞生那年,祖父周攀龙亲手栽植的。淮安人称之为一品梅:腊梅,花中一品;周公,官至一品;其德,人之一品。

1908年,周恩来的生母、嗣母相继去世,八婶母杨氏成为了周恩来的实际监护人。为了一家人的生存,杨氏和周恩来一道跑当铺典当衣物,将房子押给人家,维持那半饱半饥的生活。杨氏笃信佛教“积善行德”,在周家十分败落艰难的困境下,仍不忘烧香拜佛,并在住宅面前栽种了一株观音柳。这株柳树生命力极强,历经百年沧桑、霜打虫蛀,仍是一片生机,枝繁叶茂。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