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詹万生:学习立德树人教育理念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3)

三、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在落实,要以“抓铁有痕,踏石有印”的工作作风,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学校德育体系全程全面全员可操作

德育体系可操作是指把理论形态的德育体系转化为实践形态的、可以适合学校实践运用的德育体系,做到全程可操作,全面可操作,全员可操作。

全程可操作,是指学校德育工作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之中,德育无时不在,环环相扣,贯穿始终。德育体系如同一个生产流程,学生从低年级发展到高年级,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是生产流程上的一道道工序。如初中德育体系可以将三年六个学期分成12个阶段,每一个阶段设计一个德育主体活动。第一学年“迈好中学第一步、同学交往之道、法律保护我成长、扬起理想的风帆”;第二学年“走出花季的困惑、自信自立自强、讴歌民族精神、中国梦-我的梦”;第三学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有梦,勤于圆梦;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找准定位,确定坐标”。针对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的需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有利于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全面可操作,是指学校德育工作要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全部领域。学校是一个德育信息场,构成一种立体的德育空间。构建全面可操作的德育体系,就要营造像电场、磁场、引力场一样的学校德育场。全面可操作的着力点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其一,设计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先进道德的名言警句,分布到学校教学楼、餐厅、宿舍、体育场、文化广场,使德育信息无处不在,为学生喜闻乐见。其二,建筑古圣先贤、英雄模范人物的塑像并介绍他们的先进事迹,使学生耳濡目染,学习身边的道德榜样。其三,布置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展板,引导和激励学生自觉弘扬学校精神。

全员可操作指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均能根据自己的职责分工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首先要树立全员意识,强化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班主任、科任教师和职工通力合作,学校、家庭、社会互相结合的德育意识。其次要建立全员机制,形成学校党支部书记负责德育工作,年级组长负责本年级德育工作,班主任负责本班德育工作,全体教职工责任到人的全员德育工作机制。第三要开辟全员渠道,确定学校各条德育途径的负责人,充分发挥党团队、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强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建设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仅要重视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建设,还应当建立一门德育实践活动课。建立德育实践活动课是由德育的特点和规律决定的。实践的观点是德育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德育不同于智育,智育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兼培养能力,它主要解决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而德育只到此并没有完结,它不仅要解决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而且更要解决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即不但要授之以知、晓之以理,而且还要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德育过程是知、情、意(信)、行诸环节构成的,只有知识传授,而无情感陶冶、意志磨炼和行为引导不是完整的德育。这就如同体育与智育不同的道理一样,体育如果只在课堂上讲授体育知识和理论,不让学生到体育场上去实际锻炼,怎能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同理,德育如果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或轻视德育实践活动,怎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德育活动有多种形式,既有课堂德育活动,又有课外德育活动;既有校内德育活动,又有校外德育活动。其中党团队活动和主题班会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德育实践活动课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旧三中心”,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的“新三中心”。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德育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激励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使他们成为德育活动课的主角和全面发展的主人。从而避免了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讲授理论、死记硬背概念等脱离实际的倾向,增强了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重视学校文化和中国德育馆建设

学校文化是学校师生在长期的工作、学习历程中创造的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学校办学特色、文化底蕴和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是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倡导、共同拥有、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思想境界和行为规范。学校文化从其存在样态来看主要有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精神文化包括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学校精神、校风、教风、学风等;物质文化包括学校建筑风格、学校环境硬化、亮化、绿化、美化、人文化等;制度文化包括各种规章制度,师生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传统习惯,时尚风俗,人际交往方式等;活动文化包括教学科研活动、社团活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艺术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典礼、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等。学校文化的最佳存在样态是学校物质发挥最大效能、学校精神高度文明、学校制度高度人性化,学校活动丰富多彩,且各因素间相互照应、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并实现最优化配置的理想状态。建设学校文化有利于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形成学校的主流价值,使全体师生形成共同的价值体系;有利于凝聚师生感情,形成全体师生爱校爱国的向心力。

建设中国德育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第十三届全国德育年会在上海召开。在参观世博园时,有感于世博园场馆建设对传播文化的重要作用,突发创建中国德育馆的想法。2011年,第十四届全国德育年会在西安召开。在参观黄帝陵和革命圣地延安时,深感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012年,第十五届全国德育年会在长沙召开。会议组织参观韶山毛泽东纪念馆,有感于毛泽东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先河,同时也传承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从此坚定了创建中国德育馆的决心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一脉相承。开始构思中国德育馆的展陈内容。2013年,开始认真研究国学经典著作,理出中国德育思想史的发展脉络。2014年,撰写《中国德育馆创意策划书》,其中包括指导思想、重要意义、创意依据、主要功能、设计原则和展陈大纲六部分。同年组建中国德育馆展陈文稿编纂委员会。2015年,与北京市延庆区教委会谈在我的母校延庆第五中学建设中国德育馆,得到延庆教委领导的大力支持与良好合作。我为延庆五中立德树人亭题写了一幅对联:立德立功立言古圣箴言勤勉励,成长成人成才少年立志勇追梦。同时创作了《妫川立德树人赋》。2017年,我的学生天津先天智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会决定投资建设中国德育馆。经过二十多次会议研讨,确立了中国德育馆四个展厅200多块展板的布展规划,又经过紧张忙碌的建设施工,首座中国德育馆于2017年11月在天津武清落成开馆。2018年,中国德育馆(延庆馆)落成开馆。同年,我和我的德育思想传承人刘波为我的母校首都师范大学捐建了德育馆。又为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捐建了德育馆。至此,我们已经在地方社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建设了四座中国德育馆。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中国德育馆,旨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旨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德育馆设序厅和四个展厅:第一展厅“中国古代德育”,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第二展厅“中国近现代德育”,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为主题;第三展厅“中国当代德育”,以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第四展厅“地方德育”,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为主题。每个展厅包括若干个单元,每一个单元都设计了展板展示、多媒体展示、雕塑或实物展示等内容。可以为本校、本市和全国德育会议、培训班、研讨会、知识竞赛提供参观学习的场所和资源。

走进中国德育馆,你会看到古圣先贤的至理名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从而探究“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历史源头,体会中国德育文化源远流长。

走进中国德育馆,你会听到习总书记的名言金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从而得到深刻启发,坚定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定信念。

走进中国德育馆,你会注意到我为序厅大门题写的那幅楹联:上联是“以德立德明德厚德达德德育文化源远流长”;下联是“崇德建德树德育德弘德德育科研任重道远”;横批是“立德树人”。从而感悟中国德育文化的博大精深,担负起新时代德育发展的历史使命。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