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大考”中完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在疫情“大考”中完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研究和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疫情是一次大战,更是一场大考。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城市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短板和不足,需要认真反思和总结经验。

提高危机意识。应急管理的生命周期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减除、准备、应对和重建,其中减除阶段是消除或减轻危险的效果,即减少危险的严重性。健全和完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做好减除阶段工作是基础,是夯实整栋高楼大厦的基石。尤其是提高危机意识,包括城市管理者和社会公众都需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高密度城市本身就蕴含着包括传染性疾病在内的各类复杂风险,城市管理者更应该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提升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突发事件演练,做到有备无患。

全面体检、系统完善。疫情是城市治理的一道大考题,需要对城市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进行全面体检、系统完善。我国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经历各个阶段,不断健全和完善。但在应急性、灵敏性功能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临危处置能力亟待提升。要进行整体性的优化、连续性的改进、系统性的升级,要将应对城市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作为城市升级转型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在这个高度上进行谋篇布局、系统整合。

改革和完善制度和体制。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的健全和完善,重点是制度性、体制性的完善。解决一个社会问题,有效方法是从结构上进行优化,从制度和体制的“短板”方面不断改进。一个地方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显性表现,是其体制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反应如何。一个健全完善的社会治理体制,相当于一个人的健康体质,具有高度灵敏的特征,而非迟钝、缓慢。因此,大考面前,应实事求是地正视疫情所暴露出来的各种难点、痛点、堵点,尤其是各种体制机制性问题。从而举一反三,不断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把提升城市应急管理能力作为一种新常态。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新冠肺炎病毒将与我们长期共存,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安全是持续稳定、完善、不发生事故、不遭受威胁的一种状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实际上,人类一直都面临着各种重大安全的威胁,重大疫情风险从未远离人类。全球性疫情蔓延,使健全和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成为全球的焦点。全世界都生活在地球村里,只有加强全球合作,形成防控合力,才能防止新冠疫情卷土重来。因此,无论从政府层面还是公众层面,无论从提升城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还是从社会公众的心智上,都应把提升城市应急管理能力作为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常态。(责编:张慕琪;校对:赵一頔)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20/0430/1084610.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上海市松江区行政学院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6群:1080384700。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赵一頔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