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三易”模式让扶贫更精准

威宁:“三易”模式让扶贫更精准

“政府一早动员搬迁,我们就赶紧报名搬出来了。”

说话的是威宁自治县海拉镇黑多村岩脚组村民余美鲜。岩脚,顾名思义,石山深处。余美鲜的家就住在贵州八大水系之一的牛栏江江边,深深的河谷把磅礴乌蒙切割开来,一边是贵州,一边是云南。曾经,溜索是她一家连接外界的交通方式。

回忆起过往的生活,余美鲜脸上有一丝惆怅,她说:“以前交通不便,赶场回来的第二天,脚都走不动路。周边土地破碎,只能喂几头牲口,种点包谷洋芋填饱肚子。”

虽然条件艰苦,但祖祖辈辈生活在此,多数人也习惯了。余美鲜家之所以成为海拉镇第一批易地扶贫搬迁户,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为了孩子。

在老家,孩子们每天早上五点钟就要起床上学,要走3个半小时才到学校,于是岩脚组的村民就有了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天轮流派一个大人送组里的孩子上学。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家长就在学校附近的山头转转,饿了就烧个洋芋吃,一直等到孩子们放学。

“每天走这么长的山路,娃儿一到中午就睡觉,学习也打不起精神,所以就一口答应了搬迁,苦了什么都不能苦了娃娃。”余美鲜说,搬到五里岗社区欣荣家园后,学校就在附近,孩子走几分钟就到。

搬迁不仅孩子的教育解决了,配套就业政策还让余美鲜和丈夫王远昌成了产业工人,在五里岗产业园区的威宁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班,每个月能拿到3000元工资。

一个个脱贫故事还在陆续发生。熊金花家住威宁自治县秀水镇中义村,地处牛栏江支流卜多小河岸边,属喀斯特高原河谷地貌,耕地土层多为风化碎石土,土层干燥浅薄,水土流失严重,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群众增收困难。

“立马下雨立马干,一年到头根本收不了几斤粮食,靠种地,根本别想发展。”谈及过往的生活,熊金花感慨万分。穷则思变,今年4月中旬,她跟着村里其他8人一同来到小海镇松山社区易地产业扶贫蔬菜基地务工,不久后,她也将搬进政府给安置的新家。

威宁自治县紧紧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着力打造易地搬迁、易地就业、易地产业的“三易”模式,破解脱贫攻坚工作中居住条件改造难、促进本地就业难和增加收入水平难等难题,成效显著,为脱贫攻坚提供一套特色的精准打法。

责任编辑:李娇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