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综合> 正文

朱邦芬:什么是物理学 为什么要学物理——物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4)

公元前六百年到公元前两三百年,这段时间我们基本上认为是自然哲学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物理与其他学科没有分开,主要是一些哲学家在思考自然界万物运行的基本原理。这个阶段以后,整个自然哲学就停滞不前了,欧洲进入了一个相对发展缓慢甚至倒退的时期。

QQ截图20200527091411

而这个时期的物理主要在一些阿拉伯国家得到了发展,比如上图是海什木,这位阿拉伯物理学家写了本书,书名就叫《光学》,他在这本书里记载了小孔成像,还记载了很多光学现象。所以那段时间的一些科学发展是转移到了中东地区。2015年是世界光学年,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物理联合会,都把他作为一个最早研究光学的物理学家。

中国古代的墨子有本书叫《墨经》,《墨经》上面也记载了小孔成像。但是我们中国的书记载得比较简单,而且不太容易懂。比如他说:“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当时我们有一些研究古代科学史的学者对此进行了解释。古人很多字是借用的,“景到”的“到”实际上就是“倒”,也就是说,小孔成像最后成的“像”与它原来的“像”是颠倒的。“午”是指两束光线在正中交叉的意思。“端”在古汉语中有“终极”“微点”的意思。“在午有端”指光线的交叉点,即针孔。物体的投影之所以会出现倒像,是因为光线为直线传播,在针孔的地方,不同方向射来的光束互相交叉而形成倒影。当然,《墨经》上面不光是这几句,一共有八段,讲八个光学现象。所以,墨子当时也研究了一些几何光学的规律。但是,这里面缺乏比较仔细的描述,也缺乏图片参考,不是太容易理解。

中国最早出现“物理”这两个字是在西汉的时候。当时古人用“物理”这个词是想说明万物的一些道理。但是在古代,物理学对应的词叫格致学或者格物学。古人把从自然现象里面悟出的道理叫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在中国古代就对应自然哲学这一学科。

QQ截图20200527091501

北宋时,苏颂画了世界上第一张星图(如上图)。在李约瑟所著的《中国科技史》第三卷里面有这张图。

QQ截图20200527091537

这张图叫《浑象南极图》,也是苏颂所画。就是用浑象仪朝南天空看,这时看到的星座是什么样的。也就是说,古人当时也对很多自然现象做了观测,做了思考,但是这方面的记录比较少。

所以,总的来看,从17世纪往前2000多年,这段时间基本上是自然哲学,物理没有单独作为一门学科,而且物理是跟其他自然学科没有分开。分工不是太仔细,研究不是太精细。实际上在12世纪的时候,当时拜占廷和西班牙的一些伊斯兰学者,继承了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托勒密等古希腊哲学家的研究。后来在文艺复兴时期,原来在希腊的一些东西失传了,反而是从阿拉伯世界得到了那些古典记载。随后,欧洲重新开始对自然哲学、对自然科学有兴趣了。

QQ截图20200527091616

到了17世纪,物理真正地从自然哲学里面脱离开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是经典物理。

经典物理有两个标志。原来古希腊的很多哲学家,当时想象了很多理论,然而这些理论往往不跟实验相结合。也就是说,他们有很多仅仅是思考,动脑跟动手没有结合起来。到了伽利略年代,这时经典物理的第一个显著标志就是把理论与实验结合起来了。他们思考自然现象,提出一种假设或理论,然后通过实验来看实际与原来的理论或假设是不是一致。如果一致,那就初步证实了这个理论是可以接受的,然后继续发展,到某天又发现另外一个实验与这个理论不符。这时,我们就要修改这个理论,然后使这两者相符。所以,经典物理学的第一个标志就是理论与实验开始结合起来,不断地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第二点,古希腊的时候,物理学是一种定性的,而从十七世纪开始,经典物理学开始用定量的方法、用数学的办法来研究物理现象。所以经典物理两个最主要的标志,一个是用实验的方法,一个是用定量的方法。其中用实验方法最有名的是伽利略。伽利略提出了惯性定律。他认为,一个物体在运动的时候,它不需要外力也会保持原来的状态,之所以原来在运动的物体会减速,是由于它受到了空气的阻力、地面的阻力,最后阻止了它运动。所以他提出了惯性定律,一个物体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它会保持原来的状态,原来它是静止的继续静止,原来它是在运动的继续运动。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