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4)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而传播的结果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的理论形态、实践形态、制度形态,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出去”的必然性,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对外传播,向世界分享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之治。

科学社会主义的制度形态,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逻辑展开,是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其中包括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和具体制度,特别是党的制度建设,在当前显得尤为突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13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并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重大战略部署。这就是从制度形态上来讲的。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到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具体的形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态、实践形态、制度形态的统一。也就是说,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理论体系。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出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出去”,指的是对外传播。那么,为什么要“走出去”?这是一种必然。从马克思主义欧洲化、俄国化、中国化进程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传播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出去”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但这并不是西方所谓的“革命输出”,因为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吸引了很多国家来取经、学习。这就是一种需要。

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也就是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之治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模式、版本。比如,从过去的经济特区到现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这一成功发展经验引起国外广泛关注。当然,这些思想和实践不能照搬照抄,只有结合各国具体实际才能取得成效。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发展有着重大贡献。比如,袁隆平的水稻研究可以帮助世界上很多国家解决吃饭问题。再比如:中国的高铁技术走向世界、中欧班列为欧亚大陆打通国际贸易“大动脉”、“一带一路”对人类发展的重大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之治的世界意义就自然体现出来了。

我们知道,西方国家一直“唱衰中国”,不断叫嚣“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妄图遏制中国发展。但结果呢?经过几十年改革开放,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要“走出去”。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代的国际关系,要拥抱新时代,认清使命不掉队,走在时代前列,做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作。因为这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要更好地适应“两个需要”(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和“两个走向”(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就是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也是世界走向中国的进程),就要加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对外传播,加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就的对外宣传。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国际传播的方式方法上,要注意五个“紧密结合”: 

一是要与国家总体外交紧密结合;二是要与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紧密结合;三是要与宣传中国现代化发展成就紧密结合;四是要与塑造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形象紧密结合;五是要与吸收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紧密结合。同时,还要注意话语体系建设,提炼出在世界上有独特影响力的中国式话语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际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出去”,就是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政策、提供中国方案的过程,这无疑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是一个需要不断改进创新和全面推进的系统工程。具体来看:

第一,当前世界格局在变,发展格局在变,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人类进步大势、顺应人民共同期待,把自身发展同国家、民族、人类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我们应该志存高远、敢于担当,着眼本国和世界,着眼全局和长远,自觉担负起时代使命。

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参与。我们应该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共识,共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业。

第三,各国政党相互借鉴治党治国经验,共同提高执政和参政能力。中国共产党是开放包容的,既向世界介绍我们的经验做法,也向世界学习。

举个例子来说明我们需要加强交流、增进理解。2000年,我随中国社会科学院访问了国外的一个中国问题研究所,看到该所出版杂志的英文目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翻译成“China-coloured socialism”,直译过来就是中国有色彩的社会主义。实际上,这一翻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非常肤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翻译成“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前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结晶,在本质上就是科学社会主义。所以,科学社会主义是“一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个别”。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就是说,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科学社会主义才有了中国特色。由此可见,我们需要加强对外交流,注重这方面的宣传。

再举一个例子,关于“命运共同体”的翻译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一系列国际场合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倡议,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特别是在2017年,联合国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载入了多项决议之中。可见,“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面旗帜。然而,作为中国外交的重要名片,这一高频术语曾一度遇到翻译问题。

以党的十九大为节点。之前,外交部、ChinaDaily、新华网、中国网、人民网、《北京周报》等官方网站对“命运共同体”主要有三种译法:

第一种,a community ofcommon destiny;

第二种,a community ofshared destiny;

第三种,a community of sharedfuture。

其中,第一种译法在国内外使用的最为普遍,但第三种译法“shared future”最能准确表达“命运共同体”的真正内涵。《现代汉语词典》中“命运”一词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生死、贫穷和一切遭遇,如悲惨的命运;二是比喻发展变化的趋向,如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显然,“命运共同体”中的“命运”指的是后者。所以,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是最准确、最合适的译法,并最终在党的十九大文件中正式确认下来。

综上所述,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出去”的必然性,即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因此,要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对外传播,就要学会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分享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之治。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于慧)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