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全面小康 创造新的辉煌(3)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意味着中华民族的千年愿景、亿万人民的共同期盼将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关键一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四)新时代: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进入脱贫攻坚阶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2011年11月29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宣布,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

在长期扶贫当中,好解决的都已经解决了,剩下的都是难解决的硬骨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全国83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9899万贫困人口,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扶贫任务更加艰巨。

2.实践精准扶贫新方略

党的十八大以前,我们扶贫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搞“大水漫灌”。经常出现年年扶贫年年贫,平均数掩盖大多数。针对这种情况,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提出了扶贫开发工作“六个精准”的基本要求,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2015年11月29日,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任务,强调“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我国的脱贫标准用老百姓的话概括起来就是“一二三”:“一”就是一个收入,国家的收入标准是2010年的不变价农民人均年收入2300元,按照物价等指数,到2019年年底现价是3218元,计划到2020年是4000元左右;“二”就是不愁吃、不愁穿,这个问题可以说已经基本解决了;“三”就是“三保障”,即: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现在我们还加上饮水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党的初心使命出发,把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上,他进一步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深的牵挂、最大的担当,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部署、亲自督战,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从革命老区到民族地区,从地震灾区到祖国边陲,足迹遍布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六年先后召开七次跨省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在脱贫攻坚的不同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全局、运筹帷幄,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指引脱贫攻坚不断取得历史性成就。

3.构建起党委领导下的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西部22个省的省委书记、省长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脱贫攻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唯一的由党政一把手向中央立军令状的工作。五级书记抓扶贫,贯彻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

从2015年开始,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也派出干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也加入到扶贫大军,通过构建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文化扶贫机制,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4.克服疫情影响,脱贫攻坚不能松懈

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到2020年2月底,未摘帽县还有52个,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

三、正确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

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一)经济更加发展

从1978年到2017年,我国经济取得连续39年平均每年9.5%的增长速度。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年平均汇率折算首次突破1万美元。

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十一位;2000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意大利,居世界第六位;2007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0%左右,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和稳定之锚。

(二)民主更加健全

中国政治长期稳定,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的政治制度,而在政治制度里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关键、是根本。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里面,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比如,我国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而一些西方国家把资本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实施所谓“群体免疫”,相互推诿、指责、“甩锅”,牺牲普通民众的生命,新冠肺炎病例不断突破新高。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中国人民得到的是真实的、广泛的多层次民主。一些西方国家总自诩尊重人权、保护人权,而新冠肺炎疫情就充分暴露了西方民主的虚假。

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两种重要形式。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得到世界众多有识之士的高度赞誉。比如,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美中公共事务协会会长滕绍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协调国家机关高效运转、凝聚各族人民力量的政治优势。在现实中,更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更能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教授路易斯·保利诺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下,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成功帮助6亿多人脱贫,充分说明这种制度是非常有效的。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