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加强基层治理 稳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基

不断加强基层治理 稳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基

2020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调研,他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强、把基层政权巩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才能稳固”。在我国,基层政权是由城市和农村两部分基层政权构成,是党对基层工作领导的重要方面。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重点在地方、关键在基层。作为中央各项政策的落实之处,基层党组织与政权机构上承接中央,代表国家政权、下直通乡村,连接广大人民群众,在稳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基中发挥着承上启下、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应该多措并举,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着力稳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基。

一、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这也决定了基层党组织是城乡社区治理的领导核心。加强党对基层的领导,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应对复杂社会环境与风险挑战的能力与水平,有助于党更好地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首先,突出思想引领。基层处于意识形态的最前沿,一方面,要牢牢掌握基层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坚守一元化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底线,发挥基层政权机构第一责任人的关键作用,严肃抵制错误的意识形态与西方价值观的入侵,及时澄清与处理网络上的负面新闻、杜撰报道或不良思潮,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另一方面,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基层党组织与政权机构,将党中央的指示与精神传达给每一位党员、宣传给每一位人民群众,引领基层群众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最终实现巩固党执政根基的目的。

其次,实现基层全面从严治党。“治国安邦,重在基础;管党治党,重在基层。”要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就要着力解决基层政权被干扰侵蚀等问题。要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力。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程与经验表明,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关系着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提升基层组织力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之基。因此,对内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内聚力,以政治建设为引领,健全基层组织体制机制,整治基层党员队伍松散、政治能力弱化的问题;对外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整合力,大力宣传中央各项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同时,基层党组织要顺应新时代的新变化,创新党务工作的方式与方法,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引领与号召。

再次,坚持从严治吏。“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基层虽然距离党中央最远,但是这绝不能成为对基层干部放松管理的理由。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动摇,加强基层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提高基层治理工作的能力与水平,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重视基层干部日常考核,通过惩处问责管理好基层干部,在重惩处的同时也要重激励,及时表彰先进个人或集体,不断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

二、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完善城乡治理体系

针对城市治理体系的短板与弱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这是实现超大城市最优化运行的管理理念。在统筹城乡一体化治理体系的大框架下,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进一步创新基层党组织与基层政权机构工作的内容与形式,不断完善城乡治理体系将有助于自下而上地稳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基。

树立忧患意识,在事前仔细探查城乡治理体系中蕴含的隐性隐患,通过构建应急管理体制,加强对基层公共安全隐患的排查与防控,推动基层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做到防患于未然。事中,面对矛盾与危机要尽快作出科学的应对策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对策。例如我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中,针对不同地区疫情的轻重、先后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保证疫情在最短时间内可以得到有效的防控。事后,做到加强反思、积累经验,任何矛盾的出现都是基层治理弊端的一次暴露,但也是进行全方位诊断问题的好时机,在查漏洞、补短板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城乡治理体系。

在基层治理工作中,要做到德法并举。以德治理就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基层群众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建设,通过德治弥补自治与法治的不足,强化基层治理效果。从德治的另一主体来讲,强调基层党组织与政权机构在治理中,要注重以德感人、以理服人,让广大基层群众真正能体会到可触摸到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而自觉主动地接受管理,配合治理的各项政策实施与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基层是党各项事业的地基,需要更多的资源向基层倾斜,这里的资源既指城市的基础设施、文化产业等资源向乡(镇)、村下沉,也指干部队伍资源的下沉。通过提高用人单位的待遇与福利,将城市干部输送至乡(镇)、村,使更多的人才到乡镇地区去锻炼,共同为城乡治理发挥才智、献计施策。

三、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

50多年前,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枫桥经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基层治理的成功典范,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既要继续发扬光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又要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这样才能稳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基。

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进一步推动基层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要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的主体作用。基层是党和群众互动的最前沿,发挥群众的能动作用有助于激发基层党组织与基层政权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将更多的重点向政策引导、法治教育宣传、营造和谐氛围等方向加强,让各个层面的群众都能成为基层的“建设者”。这样一来,由于服务阵地的前移,相关政策的出台也将更符合客观实际,可以将矛盾最大限度地化解在基层,从建设基层平安延伸至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二是基层党政负责人要认真履责,将改善民生作为基层治理之策,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正所谓“乐业才能安居”,基层政权机构要俯下身子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如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问题,实现城乡基本公共资源均等化,提供更多招商引资、干事创业的良好政策与平台以及更为精细化与精准化的服务,不断增强群众对基层党和政府的信任与支持,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证。

四、不断推进基层治理方式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基层的治理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并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这为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指明了道路,基层党组织与政权机构要勇于尝试、大胆创新,促进基层社会进一步焕发生机与活力。

构建城乡“网格化”治理体系。基层治理不能是简单的静态治理,而是要实现网格内多元主体的协同共治。通过“网格化”治理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创新基层政府服务职能,积极打造基层公共服务网络平台,让广大人民群众有可以表达观点、提出问题的平台,更加准确地掌握基层群众的思想动态,及时解答与解决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虑,做到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相结合,实现更便捷、高效的网上政务服务体系,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实现基层社会体制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基层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政策“碎片化”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各部门为同一决策“相互打架”的现象屡见不鲜,不仅使政策效力快速大幅递减,同时也导致治理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要构建基层治理工作“政出一门”和协调高效的新机制,彻底解决政出多门和政策“碎片化”弊端,加强政策实施的连贯性,推动政策真正转化为治理效能。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教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部博士】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610739169。

责任编辑:刘媛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