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大局观(3)

摘要:“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认识这两个大局,必须放到改革开放的发展史中去认识,放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中去思考。

第四,美好生活不仅意味着满足人民的客观需求,还要注重人民的主观感受,也就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十九大以来,习近平讲了多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第十二部分有一个标题就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7年10月25日,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讲: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5]2018年讲了四次。2018年4月20日,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6]2018年4月2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说: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8年8月21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我们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019年至少讲了九次。2019年3月4日,在全国两会上指出:2019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国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内,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2019年4月15日至17日在重庆考察时说:要着力抓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防范重特大自然灾害、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9年5月31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抓落实,就是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把初心使命变成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7]2019年7月5日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把有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2019年7月15日至16日,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强调,要牢记初心和使命,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2019年9月9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指出:我们注重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从老百姓身边事改起,适时推出一批切口小、见效快的政策性创新,解决了民生领域许多操心事烦心事,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1月在上海考察工作时,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反复指出,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讲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月8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解决群众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住房难等操心事、揪心事,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期盼,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2020年5月12日,在太原考察指出:再现“锦绣太原城”的盛景,不断增强太原的吸引力、影响力,增强太原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不断让广大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充实起来,不断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日益坚实起来,我们就一定能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28]2020年9月17日,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更加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29]2020年9月25日,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经过各方面艰辛努力,新疆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30]

2.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

第一,新的需求不仅是多样化的,而且是相互交织的,不同的需求之间有交叉,也存在着矛盾。如何在同一时空中满足如此多样化需求,是一个巨大挑战。

第二,更多的民生科技要求。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11日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民对健康生活的要求不断提升,生物医药、医疗设备等领域科技发展滞后问题日益凸显。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推出更多涉及民生的科技创新成果。

第三,更普惠、更便捷的公共服务。更普惠的公共服务包括惠及的群众更多、更直接、更有效;更便捷的公共服务包括更少的管理环节或者管理程序,更多地在云上服务,让百姓少跑腿,最多跑一次。

(二)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

2020年9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31]      

1.时代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但大变局使时代主题发生大扩展

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的伟大成就让世界和平有了稳固的基石,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大规模的、毁灭性的世界性大战是打不起来的。但时代主题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放眼全世界,世界经济总体上发展很快,但财富集中进一步加剧,“富国愈富,穷国愈穷”的国家间的马太效应和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世界实际上有发展但没有共赢,有和平但缺乏整体安全,甚至在少数霸权国家的操纵下,很多国家陷入极其不安全的困境,这种格局导致广大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那些深处战争、恐惧、冲突困扰的国家强烈呼吁建立和平与发展基础上的“安全与共赢”新格局。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涌现,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有新的表现,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32]这些因素都在威胁着人类和平与发展。但是,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呼声不容忽视,国际关系民主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捍卫和平的力量终将战胜破坏和平的势力,安全稳定是人心所向;“地球村”的世界决定了各国日益利益交融、命运与共,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33]

顺应这种世界性广泛诉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文明作为维护世界向好发展的重要力量,正在努力克服“赢家通吃、输家皆输”“霸权者胜、弱小者乱”的国际社会困局。中国努力改变世界,制止战争,倡导国际新秩序,带动发展中国家减贫脱贫,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实现发展、和平与安全的全新选择。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