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夯实教育扶贫根基

用文化夯实教育扶贫根基

河北省阜平县是晋察冀边区政府旧址所在地。2012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踏着冰雪进村入户看真贫,同困难群众共商脱贫致富之策。这是习近平同志就任总书记以后,国内考察的第二站,专门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正是在阜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这样将来他们的发展就完全不同。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让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古人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

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考察扶贫工作,就鲜明地强调了教育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要“治贫先治愚”。教育扶贫是扶贫开发“五个一批”工程之一,学校是教育扶贫的主阵地。聚焦教育扶贫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将扶贫和扶智尤其是扶志结合起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人穷志不穷,实现智志双扶。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教育扶贫扶志强基的根本。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不论人生观、价值观、宇宙观、哲学观,还是道德观、伦理观,都极富智慧。例如,中国古代立志勤学的事迹,悬梁刺股、囊虫映雪、凿壁偷光等,并没有过时,在教育扶贫中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也是教育扶贫、智志双扶的重要抓手。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形成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从“最可爱的人”黄继光、邱少云,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朱伯儒;从“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到“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这些为了民族的独立、为了祖国的强大和人民的幸福而“用热血去守护、用生命去捍卫”的英雄榜样和英雄事迹,是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楷模,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他们是人民大众的精神宝库和道德食粮,更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素材。因此,要将英雄榜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中,通过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助力教育扶贫。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根本措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夯实教育扶贫根基,体现在学校教育上,就是要全方位教育引导学生立志、励志,通过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意识到志向无关乎贫穷,越是贫穷越要励志;就是要从道德教育入手,让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行为规范、做人做事的原则;就是要树立通过学习掌握知识和本领,靠自己的双手充实和发展自己,建设家乡,让家乡更美好,让贫穷随着知识的丰富而消淡,让贫穷在自己手中改变的思想,立大志,立鸿鹄志。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教育扶贫彻底打开致富的大门,让贫穷地区的孩子立志向学,脱离愚昧,脱离贫穷。

作为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阵地,学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切实增强脱贫的内生动力。

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学生打好底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深厚情感以及自强不息、扶贫济困等优良品德。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品德品行养成的关键时期。学校教育要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注重挖掘学科课程中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素材,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革命精神教育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促进学生优秀品德品行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树立传统美德和英雄模范榜样,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动力,激励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扶贫行动,为脱贫攻坚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举办各种校园活动,营造倡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良好氛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学校要结合自身条件和环境,因校制宜,积极举办以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征文活动、演讲比赛、文艺活动、校园主题日、专家报告、观看红色电影等形式,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和优良品德。例如山西省一些学校开展的“小手拉大手,脱贫一起走”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征文比赛和演讲活动,弘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辛勤劳动等传统美德,宣传国家脱贫攻坚总体目标以及扶贫政策具体举措,有效改变了贫困家长的落后思想和精神面貌,形成了学校与家庭积极参与教育扶贫的浓厚氛围。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成尊重劳动和创造的品质,助力脱贫目标的最终实现。学校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前往博物馆、教育实践基地进行参观和实践体验,让学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践行传统美德,促进学生价值体认,为脱贫攻坚提供内在动力。比如贵州省一些小学组织毕业班师生到红军长征遗迹进行“弘扬红色文化 传承革命精神”主题军事拉练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热爱祖国、崇尚劳动、艰苦奋斗等优良品德,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团队协作精神。

(作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