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阳信探索”

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阳信探索”

【调研背景】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创新宣传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三生三美”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总结提升齐鲁大地在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方面的创新经验,9月3日至4日,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组织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在乡村振兴和“三农”领域的领导专家开展了国家治理创新经验(乡村振兴)课题调研,实地考察、系统总结了山东省阳信县在努力探索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阳信版本”方面的典型经验与创新案例,形成了一系列课题研究成果,本期推出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阳信探索’”为成果之一。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再次强调,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生产美、产业强,是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基础和重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阳信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的指示精神,统筹推进区域内“乡村五大振兴”,凝聚合力重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产业,聚焦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在全力探索独具县域特色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阳信版本”上成效显著、成果突出。2020年以来,阳信县相继被认定为山东省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验收成绩位列山东全省第三名;阳信县肉牛产业园作为全省唯一一家园区,成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阳信县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下辖两个乡镇被命名为国家卫生乡镇。

大力发展古典家具产业,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发达、农民持续增收是重点。以乡村产业振兴促进乡村产业兴旺、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带动农民生活富裕,是阳信县乡村振兴工作的一大亮点。

阳信县水落坡镇作为全国首个“收藏文化名镇”,产业特色优势突出,群众素来有收藏、销售古旧家具的历史传统,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其古典家具产业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的良好势头。从“收全国、卖全国”发展到“收全世界、卖全世界”,从家庭小作坊式分散生产发展到大型企业集团式规模化生产,通过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市场化运作、群众发挥首创精神,阳信县逐步将古典家具产业发展为极具全国影响力、号召力的特色优势产业,并持续以“四个聚力促进‘四化’”,倾力打造以传统古典家具为代表的民俗文化经济隆起带,古典家具特色优势产业正在成为阳信县水落坡镇居民持续稳定增收、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的“产业密码”。

聚力产业集群化,提升规模层次。阳信县古典家具产业发展之初,多为分散家庭作坊式的“小打小闹”,为规范产业发展、提升产业规模、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扩大延伸产业链,阳信县水落坡镇按照“产业园区化”的集群化发展思路,重点打造了水落坡民俗文化产业园,以园区为载体和平台,引导古典家具生产作坊、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向园区集中,聚集发展优势、增强产业竞争力。园区经过5年多的发展,已基本形成以鼎龙红木、盘古古玩收藏、意象欧美家具、昊天日韩家具为一体的生产经营体系。据统计,2018年园区交易额达60亿元,个体商户过千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税收近500万元。

聚力跨界融合化,促进文旅结合。按照“古典家具产业+旅游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思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层次,阳信县水落坡镇积极打造“收藏水落坡·寻味阳信城”旅游品牌,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委托中国科学院中科博道旅游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水落坡镇民俗文化旅游区总体策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建设秦汉、唐宋、明清等不同时代风格的建筑群,配建影视基地、游客服务中心等设施,努力创建国家4A级景区。为扩大产业影响力和知名度,阳信县连续举办了9届黄河三角洲民俗文化节、中国收藏文化年会、古家具博览会、古玩淘宝会等大型活动,民俗文化旅游周活动盛况曾被央视录制为专题纪录片报道。据统计,相关主题活动累计展出各类古旧家具、瓷器、玉器、木雕以及各类把玩杂件共计80余万件,接待游客共计30余万人次,真正形成了以产促游、文旅融合发展的大产业格局。水落坡镇先后被授予“山东省旅游强乡镇”“山东省最佳休闲乡镇”荣誉称号。

聚力产业智慧化,创新营销模式。为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阳信县水落坡镇与山东科技大学联合开发了e达通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发展网络营销,形成了实体商业和电子平台的融合互动,带动园区70余家企业及古玩店铺实现了网上运营。水落坡镇大力发展微商经济,切实形成“户户都有二维码、家家都有摄影棚”的局面,随着微商的迅速兴起,在家务农的妇女、退休工人、在校大学生,甚至有些家庭全员上阵加入到微商行列,极大地带动了餐饮、运输、物流行业发展。目前,园区快递公司已达30多家、大型物流公司10余家。水落坡镇这种“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模式,构建起高效、便捷、低成本、高回报的产业发展生态链条,为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聚力产城一体化,打造特色小镇。随着阳信古典家具产业的迅速发展,行业影响力日益增强,知名度日渐提高,得到了普遍认可。2017年,水落坡古典家具小镇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山东省首批特色小镇”。2018年1月,阳信县水落坡镇与专业公司签订了《山东省阳信县水落坡特色小镇开发建设项目招商引资框架协议》,2019年启动一期项目,建设“一村、一景观大道、一景观湖、一四星级酒店、两个街区”。目前,园区中投资8亿元的德鑫古典家具产业基地、投资1亿元的山东“泰易”文化产业基地、总投资1.2亿元的七星四季小镇以及投资8020万元的中华藏宝街正加快建设。园区发展势头蒸蒸日上,一个产业优势突出、文化内涵丰富、旅游设施完善,集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为一体的产城一体化特色小镇正在崛起。

阳信县坚持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为乡村持续发展增添强大动能,除了在原有古典家具产业上“精耕细作”外,阳信县立足绿色肉牛、鸭梨等其他特色产业,积极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据统计,2019年阳信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131元、同比增长9%;2020年1-6月为8966元、同比增长2.9%。在答好疫情防控“加试题”的基础上,来之不易的“正增长”表明阳信县农村居民持续稳步增收的良好局面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阳信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全力搭建数字平台,打造特色产业发展“新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要实现产业振兴,核心是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科技的持续创新与广泛应用,阳信县以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手段和工作思路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加快农业技术革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数字经济不仅日渐演变为阳信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数字科技日益加速向“三农”领域渗透发力的同时,数字平台也正不断为阳信县“三农”数字化建设提供有力抓手。

发展数字经济,塑造乡村振兴赋能品牌。随着电商行业迎来高速发展期,消费扶贫为精准扶贫、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新思路。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赋能工程,阳信县水落坡镇党委、政府深入调研认真研究,在小岗村“互联网+大包干”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支部+乡村振兴赋能工程”的新模式,把乡村振兴赋能工程和党建工作紧密结合。2018年11月,水落坡镇启动实施了乡村振兴赋能工程,相继出台了《关于在全镇实施赋能工程助力乡村振兴的决定》《关于在全镇深入开展“支部+乡村振兴赋能工程”党建品牌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为乡村振兴提供政策支撑,并联合专业运营公司,对村“两委”成员、党员干部、开店人员进行项目宣讲和培训。阳信县水落坡镇“支部+乡村振兴赋能工程”发展模式,构建起“以买代帮”的“造血式”电商扶贫模式,有效激发贫困户和村集体发展生产的内生动力,帮助贫困群众增产增收,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水落坡镇的实施进程。实践证明,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振兴赋能工程更具活力,有效调动了党员干部推动乡村振兴赋能工程的积极性。截至目前,乡村振兴赋能工程在水落坡镇已经形成了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共谋振兴的良好局面。

树立互联网思维,增强从业者综合能力。2018年11月,阳信县水落坡镇正式成立阳信乡村赋能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作为水落坡镇乡村振兴赋能工程的运营公司。水落坡镇乡村赋能运营团队主要从三个方面为“三农”赋能。一是互联网营销的能力。依托乡村赋能公司研发的电子商务平台,建立水落坡镇乡村赋能平台,为15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开设独立店铺,为125个行政村开通村集体店铺。同时,运营团队积极整合当地产品资源,实现农产品、鸭梨产品、牛肉产品等当地特色产品上线销售;另外,运营公司积极联系附加值较高的工业产品(例如与茅台公司定制生产的水落坡家乡酒),作为平台产品的有效补充。在赋能平台上,老百姓可实现一店销售平台所有产品,销售产品实现的利润全部直接返给贫困户,依托电商模式,实现精准扶贫。二是品牌运营的能力。传统农产品的附加值比较低,在整合产品的过程中需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为实现这一目标,水落坡镇打造了“收藏古文化,中国水落坡”的“水落坡”公用区域品牌,对店铺中的所有产品实行品牌化运作,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物流、统一售后,真正让水落坡的产品实现增值。三是抗风险的能力。受市场因素影响,各类产品价格多有波动,直接影响老百姓稳定持续增收。通过一店销售赋能平台所有产品,农民可以获得持续稳定收益。乡村赋能公司研发的电子商务平台,充分赋予从业者互联网营销的能力,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强化了从业者抗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从业者主动发掘市场、寻找致富机会的能力。乡村振兴赋能工程在水落坡镇的稳步推进也以实践证明了互联网思维正在成为阳信县农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助推力。

创新业务模式,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科技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生机和活力。为顺应“互联网+”“数字+”新业态新趋势新模式,阳信县以水落坡镇古典文化产业为支撑积极发展数字经济,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大力筹建山东阳信古典文化数字经济产业园。第一,依托数字科技赋能传统文化。园区将虚拟视觉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新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AR技术等融入古典文化中,引进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古典文化重点企业、相关机构及产业资源,促成一批数字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园区,通过打造数字化智慧平台、特色活动、全国全网宣传矩阵平台等服务来促进招商,实现留商、养商,以终为始、盘活园区,推动数字化产业在园区的落地与发展,打造数字化产业生态圈。第二,壮大上下游产业集群。园区鼓励集平台建设、产业规划、孵化运营、投资系统、品牌宣传、产品营销于一体的古典文化企业入驻创业产业园。入驻商户和企业自主经营、市场化运作,通过线下聚集、线上平台搭建形成产业集群,发挥重点企业的带动作用及小微企业的服务能力,以产业集群形成市场对接、人才聚集、资源重组、信息共享等各种优势。第三,培育创新创业新生态。园区通过房租、固定资产等合作资产,孵化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帮助中小微企业快速获得资源和经验,迅速成长。在企业获得成长后引入外部战略投资或者上市,实现资产增值。此外,园区还为入驻企业提供金融、人才、政策、品牌策划宣传、直播等软服务,为入驻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强化园区与企业的合作,也额外拓宽了园区增收渠道。

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阳信探索”的三点启示

理顺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山东省抓好农业产业升级的先手棋;与此同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也让阳信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连上台阶、价值倍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的要求,阳信县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也就是一产加二产加三产,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打通物流链、供应链、价值链。调研组一行在参观山东润元智慧农业示范区和亿利源清真肉类有限公司时均切实体会到,两个龙头企业分别起步于高附加值优质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一产),集中发力于高附加值优质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二产),持续打造地域品牌和农业旅游(三产),一产二产三产形成紧密的价值链,龙头企业增效提质,从业农民也通过合理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分配机制稳定增收。

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充分发挥政府企业效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抓手和载体是积极有为的地方政府和活力无限的市场经营主体,特别是特色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在乡村产业发展中,园区和企业熟练运用市场机制把产业优势和企业优势转化为发展势能。山东阳信古典文化数字经济产业园作为阳信县的特色优势产业园区,起步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本地村民自发收藏古旧家具的地域传统,从“家庭小作坊”到年交易额突破60亿元的庞大产业园,是群众自发自为、政企合力发展的累累硕果。山东阳信古典文化数字经济产业园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新路径、新机制,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集成模式为突破口,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由专业公司运营,形成多方合力谋发展的良性互动,园区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果断运用数字科技,全面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数字科技为推动新时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现代化赋能增效。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数字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这为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契机。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阳信县在奋力实现产业振兴的同时,以新兴数字科技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优化产品供给、畅通产品流通、增强营销能力,各环节齐头并进,各方面协同发力,全面促进数字科技与产业高度融合,深入推动数字科技为乡村产业振兴赋能,形成优质高效、活力无穷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山东阳信古典文化数字经济产业园为代表的乡村数字科技产业园区和企业,一方面成为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广阔平台,能发挥自身的辐射带动和孵化培育效能,形成一批带动性强、特色鲜明的乡村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平台也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和集聚创新资源的动力源泉。

(执笔:李从玉、潘旺旺、仇婷)

【注:本文系“2020国家治理创新经验(乡村振兴)课题调研”阶段性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