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线”为什么守不住

“一米线”为什么守不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米线”越来越受到重视。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的研究成果表明,人与人之间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可降低新冠病毒感染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疾控中心等公共卫生机构,将保持社交距离作为公众防控新冠肺炎的重要举措。如今,“一米线”成为许多公共场所的标配。

在疫情时期,“一米线”可谓是防止疾病传播的“金线”,是一条“健康线”。全国不少地方在落实疫情防控举措时,纷纷开展“一米线”行动,在医院、商场、超市等场所以及公共服务行业增设“一米线”标识,引导市民按照1米安全距离排队。但是,随着疫情防控时间的持续,划在地上的线有些模糊了,大家心中的弦也有所松懈了。有的场所“一米线”也不严格执行了,有的地方标志和提示仍在,一些人却熟视无睹,不时出现排队人贴人、扫码乱扎堆、有事蜂拥上等现象。在新冠疫情还在肆虐的当下,这不免让人揪心。

“一米线”为什么守不住?究其原因,个人层面而言,有的是公共秩序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淡薄,不够尊重他人的隐私权,无视有关保持社交距离的制度规定。有的是科学知识和素养不足,对科学防疫、科学防护缺乏起码的敬畏,对“一米线”的安全距离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制度层面而言,在于相关的管理制度缺失,现行的制度规定又缺乏约束力,导致“一米线”频现失守。加上相关单位管理松懈,宣传引导不够,惩戒力度不足,“一米线”最终难以成为人人能够遵守的规则。

守住“一米线”,要时刻绷紧疫情防范的弦。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遵守“一米线”规则,更加有助于营造安全有序的公共环境。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巡查,督促相关单位压实管理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把“一米线”要求落实。公共场所应当做好“一米线”的设置,加强管理和引导,形成文明出行、文明排队、文明生产的良好社会风尚。同时,要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公共卫生和公共规则宣传,丰富公众医学知识,增强公共卫生安全意识,提升公众文明素养,规范公共安全秩序。

守住“一米线”,要完善相关的管理规定和制度。有关部门要明确遵守“一米线”的责任和义务,明确警诫措施,强化法规制度威慑力,用法治手段促进公众遵守公共秩序、敬畏社会规则。建立健全文明信用体系,将不遵守公共秩序等不文明行为纳入“黑名单”,以信用惩戒倒逼公众文明行为的自觉养成, 让“一米线”真正成为“文明线”。

守住“一米线”,更要落实到每个人行动中。疫情防控重在落细落小落实,我们要自觉从小事身边事做起,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秩序,让敬畏“一米线”、遵守“一米线”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树立“一米线”意识,保持“一米线”距离,不仅是当下疫情防控的需要,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人人自觉行动起来,让“一米线”成为一条疫情防控的安全线、公共秩序的维护线和城市文明的风景线。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