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构建新发展格局
《建议》和《纲要》明确提出,“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我们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同时,还需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广义的新发展格局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有效的市场机制;二是有为的政府作用。
1.有效的市场机制
有效的市场机制包括三个方面:需求、供给、市场体系。
(1)需求侧:构建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需求侧就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十四五”规划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其中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核心。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解决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问题的一个核心、一个焦点。尽管当前中国经济总量很大,但是我们的产品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已经饱和,要怎样实现发展?就要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没有技术和市场怎么办?技术靠创新,市场靠内需。内需是我们能控制的,我国有14亿人口,这是独一无二的市场优势。创新也有了,市场也有了,才能解决我们最核心的问题。因此,在目前状态下,扩大内需十分重要。首先,扩大内需既能为创新提供条件,同时创新产品也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其次,扩大内需并不影响国内国际双循环。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充分表现出巨大的制造能力。最后,中国扩大内需也能增加对世界产品的进口,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内需问题,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作出了贡献。
因此,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是简简单单提出来的。双循环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其最高形式就是全球化;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则是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要求。
中国扩大内需意义重大,既解决了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又解决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因为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要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构建新发展格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与《纲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提出总体要求和四大任务:
总体要求,即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四大任务,即:第一,畅通国内大循环。比如发挥内需潜力,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等。第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第三,全面促进消费。第四,拓展投资空间。
我国是新兴市场国家,国内国际市场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意味着我们为世界创造了一个新的市场空间。因此,中国的“十四五”规划之于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着重大意义。
(2)供给侧: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第一,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从供给侧结构来说,我们还不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关键技术都还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上。在我们的实体经济中,三分之二的产业大类是以外资为主体的。世界的发展就是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发展也是有利于世界各国的。
第二,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工业化和城镇化任务还没有完成。
第三,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处理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关系。
(3)市场体系: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中国的市场体系已经起步,但仍处于初级阶段。产品服务市场已经基本形成,在市场配制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但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市场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多路要走。
改革是一个渐进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市场经济强调要素市场,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以及数据等,这些要素市场我们都需要建立。“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也说明市场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当然核心还是加快建设要素市场。
有效的市场机制就是要扩大内需,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完善要素市场体系建设。
2.有为的政府作用
发挥有为的政府作用,就是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完善宏观调控;制定合适的中观和微观政策;明确政府与市场分工,政府是公共产品的提供者。
(1)完善宏观调控
中国的宏观调控是非常有特色的。西方国家的宏观调控的手段就是两个——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中国的宏观调控是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
因此,中国的宏观政策为什么好?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我们有规划。另外,我们是多手段的宏观调控,财政政策更加具体化和细致化,把财政政策涉及的方方面面与具体的产业政策结合起来。
(2)中观经济政策
中观经济政策就是产业经济和城乡区域经济政策,在“十四五”规划中都做了比较全面的描述。
(3)微观企业服务政策
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4)明确政府与市场分工
政府作为经济的参与者,也是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公共产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公共基础设施,特别是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的基础建设。二是基础公共服务。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等。三是社会保障体系。要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等。四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是公共产品,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政府应承担主要责任。
谢谢各位,请大家批评指正。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