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赵智奎:【学党史】百年大党组织建设的历程、经验及启示(3)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党的组织建设

(一)党的一大

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同时还规定“我们党的纲领如下: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2.直至阶级斗争结束为止,即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4.联合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纲领》明确规定,我们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以社会革命为自己政策的主要目的。

(二)党的二大

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大会选出由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邓中夏五名委员和三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执行委员会。

党的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二大对于组织建设很重视。《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指出,我们共产党,不是“知识者所组织的马克思学会”,也不是“少数共产主义者离开群众之空想的革命团体”,“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我们既然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我们既然要组成一个做革命运动的并且一个大的群众党,我们就不能忘了两个重大的律:(一)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二)党的内部必须有适应于革命的组织与训练。凡一个革命的党,若是缺少严密的集权的有纪律的组织与训练,那就只有革命的愿望,便不能够有力量去做革命的运动。

党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党成立后的第一个党章。它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的建设和党的纪律作了具体规定。与党的一大所通过的党纲相比,它明确地阐释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三)党的三大

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更加彰显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严密性。

(四)党的四大

1925年1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党的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关于工农联盟,《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阐明了农民是无产阶级同盟军的原理,强调了农民在中国民族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指出,“农民问题,在无产阶级领导的世界革命,尤其是在东方的民族革命运动中,占一个重要的地位。”“所以农民问题在中国尤其在民族革命时代的中国,是特别的重要。中国共产党与工人阶级要领导中国革命至于成功,必须尽可能地、系统地鼓动并组织各地农民逐渐从事经济的和政治的争斗。没有这种努力,我们希望中国革命成功以及在民族运动中取得领导地位,都是不可能的。”

(五)党的五大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突然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13日上午,上海工人和市民召开10万人的群众大会,会后整队游行,要求释放被捕工友,队伍进行到宝山路时,第二十六军突然从埋伏处冲出,向密集的人群开枪扫射,死亡100多人,伤者不计其数。

在大革命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举行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五大是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才半个月这样一个非常状态下召开的。全党期待这次大会能清醒地判断当前局势,回答人们最焦虑的“如何从危机中挽救革命”的问题。可是这次大会没能满足全党的期望。

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于1927年8月7日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在着重批评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及其他错误时指出:(一)中央在同国民党的关系问题上,完全放弃共产党独立的政治立场,实行妥协退让政策;(二)在革命武装问题上,中央始终没有想着武装工农的必要,没有想着造成真正革命的工农军队,甚至主动下令解散工人纠察队;(三)中央没有积极支持和领导农民革命运动,而受国民党领袖恐吓犹豫的影响,不能提出革命的行动政纲来解决土地问题;(四)中央不受群众的监督,党内缺乏民主生活。八七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召开的,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不断发动武装起义。其中,我们熟知的就包括三大武装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在武装起义中,党的组织建设得以加强,党的重大组织原则“党指挥枪”得以形成,“支部建在连上”的宝贵经验得以诞生和推广。

1927年9月29日,起义军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时,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进行了改编,史称“三湾改编”。三湾改编形成了组建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三项决定。第一,整编部队,把原来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缩编为一个团,下辖两个营十个连,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二,党组织建立在连上,设立党代表制度,排有党小组,班有党员;营、团以上有党委,全军由毛泽东领导前委,从而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第三,连队建立士兵委员会的民主制度,实行官兵平等,经济公平,破除旧军雇佣关系;并初步酝酿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随即,部队开始整编。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