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李军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生保障成就、经验与启示(4)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民生保障的成功经验与深刻启示

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以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民生需求为导向完善民生保障体系,始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新要求科学确定民生工作的战略目标,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系统开展民生保障的法治建设、制度建设、体系建设和财政保障建设,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

(一)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民生工作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型政党、服务型政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不断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胜利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生实践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享有全面覆盖、平等可及、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与政务服务;要把是否增进人民福祉、是否促进公平正义、是否促进共同富裕作为民生工作的重要衡量标准,认真分析和审视公共服务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哪里有不符合增进人民福祉的问题,就在哪里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公平正义与共同富裕。

面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要坚持共享发展,更好保障和落实公民公共服务的宪法权利,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做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全体人民。

在“十四五”期间,要针对当前民生保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扩大公共教育、基本养老、“一老一小”服务的共享范围,使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以上,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3年;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由91%提升到95%以上,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完善托育制度体系,扩大托育保障范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由2020年的1.8个提升到4.5个;等等。

(二)始终以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民生需求为导向,完善民生保障体系,顺应和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新期待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以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作为检验党和政府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党和政府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生产力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适应中国国情的民生保障制度基本建立,使人民群众拥有了更好的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更稳定的工作和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与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更优美的环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生实践启示我们:执政党要随时倾听人民呼声、满足人民需求、回应人民期待,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面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公共产品供给质量不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的问题,不断完善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制度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供给。完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公共科技服务体系、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研有良制”“病有良医”;完善充分就业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以尊严为导向的就业需要,实现“劳有厚得”;完善公共住房保障体系、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与生态环保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以宜居为目标的环境需要,实现“住有宜居”“游有美景”;完善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和整体性社会救助慈善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以幸福平安为目标的安全需要,实现“老有颐养”“弱有众扶”。

(三)始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新要求,科学确定民生工作战略目标,并以强大的战略管理与战略执行能力实现战略目标

民生工作必须既实事求是又与时俱进,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确定民生保障的对象、民生保障的领域和保障的水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我们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巩固城乡九年义务教育,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力开展脱贫攻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生实践启示我们: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要求科学、准确地确定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目标,既不能超出历史发展阶段盲目提高标准得“福利病”,也不能低于历史发展阶段要求而落后于历史发展得“拉美病”;要精准定位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必须随时跟上经济社会新阶段的客观要求,采取“不超前、紧跟其后”的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发展战略,并以强大的公共服务战略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实现民生保障战略目标。

面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既要根据我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以上的实际确定民生保障水平,又要根据“十四五”规划科学制定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发展战略,科学制定路线图、时间表,并以强大的制度执行能力予以实现。

(四)始终坚持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系统开展民生保障的法治建设、制度建设、体系建设和财政保障建设

改善民生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就是强调党和政府在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的责任担当和主动作为。我们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促进生产力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国家宏大的国有资产及其收益对完善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提供了强大支撑。量力而行,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那些现实条件下可以做到的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做起,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推进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民生工作包括民生法治建设、民生制度建设、民生体系建设、民生财政保障建设等内容,必须整体谋划、系统推进。改善民生要从完善法律法规、完善制度体系、扩大覆盖面、完善各个子系统、加强财政保障等方面综合推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生实践启示我们:必须系统推进民生工作,通过完善民生法治为民生制度建设奠定法治基础,通过完善民生保障制度促进民生保障体系建设,通过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公共住房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落实民生工作战略目标,通过完善公共支出制度、扩大民生保障支出为民生工作提供财政保障。

面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要系统推进民生工作,进一步完善民生保障法治,抓紧研究制定或修改完善高中教育法律法规、住房保障法律法规、医疗保障法律法规、最低生活保障法律法规、生育保险法律法规、长期护理保险法律法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法律法规,使民生工作的各个方面均有完善的法律保障。

要进一步加强民生保障制度建设和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扩大长期护理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完善长租房制度与公共租赁住房制度、扩大公共住房制度的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促进医养康养结合,进一步完善高中公共教育经费投入制度、促进高中教育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制度型开放、促进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加大国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准入力度;等等。

要进一步完善民生保障的财政支出制度,使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公共养老金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步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较高水平或高收入国家起点水平,并在2035年左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五)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使人民享有美好幸福生活的民生保障体系

民生工作必须符合国情,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民生保障、社会保险和公共服务制度。我国既要借鉴别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又要从中国国情出发防止盲目照搬照套别国经验,要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使人民享有美好幸福生活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民生工作要从我国的国情和特定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这个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我国人口规模巨大问题、公共服务需求剧增的实际情况,优先保证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衡考虑公共需求与公共财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民生保障都是根据客观实际扎实推进、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不断与时俱进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生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持续推进共同富裕,坚持不懈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面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健全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机制,建立财政性建设资金对吸纳落户较多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资补助机制,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不断提高居住证持有人城镇义务教育、住房保障等服务的实际享有水平;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进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着力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县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一般转移支付支持力度,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一体化;健全区域互助和利益分享机制,提升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地区的扶持,推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对特定困难人群的底线扶持。

同时,要充分激发社会各方面积极性,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运用合同外包、政府购买、特许经营等方式推进公共服务社会化,形成民生建设中的政府与社会合作伙伴关系。

点此浏览完整报告

点此浏览视频专辑

点此浏览课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吴自强校对:范璧萱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