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张明明:从百年党史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相结合”(3)

三、“两个相结合”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相结合”,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这一时间点,正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因此,明确提出“两个相结合”,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的。

我们可以说,百年党史也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并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和方法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941年,毛泽东同志第一次详细阐释了实事求是的内涵,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和活的灵魂。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被进一步拓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内涵不断丰富、层次更加清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我们从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指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立足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由此可见,“两个相结合”的提出是在新的时代环境和国际形势下,党站在一个新的理论高度,以更加宽广的理论视野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从实践上升到了规律性认识的高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因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立足于时代要求,增强“四个自信”,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点此查看课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