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治理体系建设需处理好四对关系

政府治理体系建设需处理好四对关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从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决策水平、推进政务服务质量等方面,对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作出了战略部署,为今后一个时期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现代化政府治理体系的建设,涉及政府职能转变、权责结构、组织机构、人事行政等方面的制度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完成这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正确处理好党的领导与政府治理体系建设、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行政体制改革与其他改革等方面的关系。

党的领导与政府治理体系建设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我国政府治理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本质特征。一方面,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的全过程,无论是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责体系与政府组织结构的优化,还是健全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积极性的关系等,都必须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致力于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体制保障;另一方面,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党也要依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治国方略,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及发展环境的变迁,在体认、整合与回应民众关于政府治理改革诉求的基础上,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改革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并通过行政机构的纵向推动与贯彻落实,实现党的改革意志落地生根,确保政府治理体系建设的正确方向。

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关系。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必然要求,是为构建更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行政体制基础。当前,政府与市场协调发展问题仍然是制约“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因素,其核心问题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任务还未完成,面对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深刻变化带来的发展环境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增加。按照“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的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良性互动,将是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政府治理体系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有效市场体现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效率最优化;有为政府体现为政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通过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及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的履行,为经济发展创造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推动新发展格局的深入发展,不断增强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新优势。

中央权威和地方活力的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是国家治理最为根本的关系之一。实践表明,能否构建起既能保证中央统一领导,又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的关系,是我国经济社会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要素。当前我国发展中面临的诸如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环境治理、知识产权保护、地方政府创新等问题,或多或少都与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机制的不完善有关。因此,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亟需在以往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权责关系优化为主线,把构建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积极性的体制机制摆上一个突出位置。要加强中央的统一领导,保证国家法制、市场和政令的统一。结合当前与中央和地方关系密切相关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调整和改革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财权。比如,适当加强中央在知识产权保护、养老保险、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事权,从而为国家更好地推进创新发展战略、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统筹全国一盘棋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赋予地方更多自主权,支持地方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

行政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的关系。从整体制度变迁进程中制度的互补性来看,行政体制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体制的综合体现,行政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是一个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的关系。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回应,也是社会、文化等体制改革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一方面,行政体制改革通过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市场与社会的关系,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行政体制保障,为其他领域改革的推进开辟道路。另一方面,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内容的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亦需要其他方面改革的配合与跟进,要防止行政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的改革产生冲突,影响整体改革进程和效果。新发展阶段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既要看到行政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转承”功能和基础性作用;又要重视推进其他领域的改革并着力实现与行政体制改革的战略互补性,形成各方面改革协同有序推进的良好局面。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号:18BKS095〉、江苏省委宣传部2021专项委托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刘华(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