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宋洁尘:提升科技创新能级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3)

四、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部署

中央对科技创新工作一直非常重视。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30次集体学习。其中有4次直接与科技创新相关。

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的第2次集体学习,学的是什么?就是“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主讲的。

第9次集体学习,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主讲“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18次集体学习,学的是“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由浙江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主讲。

第24次集体学习,关于“量子科技研究和应用前景”,由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主讲。

这30次集体学习里,还有与科技创新间接相关的内容。第25次集体学习,关于“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知识产权保护本身就是科技创新里很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如果不保护知识产权,就没人愿意创新了。因为如果创新成果出来以后,谁都可以随便使用,就会打压积极性。再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科技作重要支撑。

其次,我们来回顾一下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当时提的是“三个面向”,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又增加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是最难掌控但必须面对的不确定性因素之一,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这句话非常具有辩证性,确实是这样。

2013年,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走出中南海,前往中关村。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出,近代以来,中国屡屡被经济总量远不如我们的国家打败,为什么?其实,不是输在经济规模上,而是输在科技落后上。

习近平总书记还在其他很多重要的场合对科技创新进行过论述,比较集中的应该是两次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实际上是从知识创造、基础研究、重大科学发展的角度讲的,“创新高地”实际上是从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的角度讲的。

而且当时提出五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要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从“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一脉相承的。第二,要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第三,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第四,要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五,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

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科技领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加强重大创新领域战略研判和前瞻部署,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重大创新基地和创新平台,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我们今天怎么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首先要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论述里把线索梳理清楚,就能知道我们的工作抓手在什么地方。

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前我们很少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者列在一起,其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任务。对比2018年5月28日的讲话可以发现,二者是互相关联的,且后者在继承前者的基础上向前发展。

第一,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关键核心技术是什么?是必须要突破的,不能自己不掌握、依赖于别人的技术。第二,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是对“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的丰富和发展。第三,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第四,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为什么?因为技术不能停留在自己掌握、国内能用的阶段,还要走向世界,赢得其他国家的认可。比如,争取在技术制定标准领域的话语权。未来我们要造的大飞机,不能仅是中国人用,可能也会卖给世界上其他国家。第五,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建设全球人才高地。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主要看什么?看能不能聚到更多全球顶尖人才。如果大家都趋之若鹜地来到中国、来到北京,那北京将来一定会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我们要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当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已经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个关键问题。同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是我们从未知到已知、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必然选择。”“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面向未来,基础研究要勇于探索,突出原创,拓展认识自然的边界,开辟新的认知疆域,更要应用牵引,突破瓶颈,从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实际问题当中凝练科学问题,弄通“卡脖子”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同时要加大基础研究的财政投入力度。虽然现在我们的研发投入位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是我们的大量研究集中于后期的成果转化、应用研究阶段,还迫切需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财政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形成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打好基础、储备长远,甘于坐冷板凳,勇于做栽树人、挖井人,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夯实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提到,“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在石油天然气、基础原材料、高端芯片、工业软件、农作物种子、科学试验用仪器设备、化学制剂等方面关键核心技术上全力攻坚,加快突破一批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设备、疫苗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要在事关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核心领域,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先进制造、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前瞻部署一批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研发项目,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这些工作都需要我们按照要求领任务,抓落实。“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关键是要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吃深吃透,并且要从工作实际出发。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