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

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

1949年10月31日的北京,秋高气爽,东城外交部街33号院的门前,华北人民政府的牌匾被缓缓摘下。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在仪式上郑重宣布:华北人民政府移交完成,正式结束。华北人民政府光荣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开始运行。  

华北人民政府只存在13个多月,却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央人民政府的前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考虑,新中国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权。中共中央、毛泽东适时提出成立华北人民政府,为建立统一的中央人民政府做准备。  

1948年8月7日,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在石家庄隆重开幕。出席会议代表共542人,其中共产党代表376人,非党人士166人。董必武在开幕式上说:“我们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宣布开幕了。它是一个临时性的,也是华北一个地区的,但是,它将成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前奏和雏形。”董必武的讲话,表明一个崭新的全国性的联合政府即将成立,表明新中国的政体将采取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毛泽东等领导人十分关心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毛泽东说,华北代表大会开得很好,也有两个问题:一是出席会议的代表党员人数过多,比例过大;二是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候选人名单,缺少非党人士。第一个问题已经没法改变。第二个问题,中央要求想方设法补救。毛泽东认为,华北人民政府并非地方政府,它是解放区第一个领导多个省、市的高级政府,是未来中央人民政府的前身。全国各地包括蒋管区都在看华北人民政府的人事安排。为更好落实“五一口号”要求,更好体现统战政策,更好发挥人民大团结作用,政府主席、副主席,一定要增加一位民主人士,而且要使这位民主人士有职有权。  

董必武立即组织大会主席团研究落实中央指示,提议民主人士、著名教育家蓝公武作为副主席候选人。董必武深入细致地做党内外代表工作。他说,我们党是没有任何私利的,选民主人士当副主席,人民是认可的。党内外代表听了董必武等人的说明,深感毛泽东高瞻远瞩。9月20日,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董必武为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薄一波、蓝公武、杨秀峰为副主席。确定副主席排名次序时,杨秀峰主动提出,为使社会尊重民主人士,并使民主人士有职有权,可将蓝公武的名字列在他前面,因为他是中共党员。  

华北人民政府的第一件大事是全面进行政权建设。董必武在华北人民政府成立仪式上说:华北人民政府是由游击式过渡到正规式的政府,首先要建立一套正规的制度和办法,正规的政府办事就要讲一定的形式,光讲良心和记忆,会把事情办坏。董必武常常告诫各级干部:“我们是人民选出来的,要向人民负责。人民找我们办事要有制度、有纪律,无制度、无纪律一定办不好事情。政府规定的一定要遵守,不遵守就要违反纪律。”  

董必武要求各部门集中全力调研,探索制定各类行政规章制度。他主持召开的党组会大部分时间在审查重要的法令、规章制度。短短13个多月,华北人民政府颁布260多项法令、法规、训令、通则等,为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做了思想、组织特别是法制准备。  

1949年2月,华北人民政府进入北平办公。4月的一天,董必武来到双清别墅,向毛泽东汇报华北人民政府事务。毛泽东坐在会客厅的沙发上,高兴地说:“董老,新政协召开在即,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方案就交给你了。”董必武被毛泽东的热情感染,边走边说:“有华北政府的基础,相信我们能制定出一个各方满意的方案。”“是的,一定要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共同协商。”毛泽东充满信心,“你们华北政府也要提前做好与中央政府的移交准备。”董必武沉稳地说:“请主席放心,我们已经召开临时委员会会议,讨论了华北政府并入中央人民政府的问题。下一步,各部门将具体研究向中央人民政府移交问题。”  

进城以后,董必武主持起草了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政权机关”部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采用了《华北人民政府组织大纲》和《华北区村县人民政权组织条例(草案)》规定的许多重要原则。华北人民政府确立的各级政权组织模式,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级政府的基本组织架构。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华北人民政府迅速向中央人民政府移交,政务院各部门以华北人民政府为基础开始组建。华北人民政府原来只是管辖华北五省二市,现在要管全国,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周恩来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后,迅速抓起各部委的组建,完成华北人民政府的移交。经过一个月的交接,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各部门正式对外办公,伟大的历史篇章就此翻开新的一页。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