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面从严治党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应对
在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之下,中国经济在进入新时代以来持续地、快速地发展,2021年我们GDP增速高达8.1%,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即便受到新冠疫情的各种影响,中国经济还是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但是我们同样要看到,目前世界还有非常多不稳定的因素,无论从全球大宗商品的波动,还是我们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的领域,都还有非常多的挑战。
所以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在国际国内面临的矛盾风险挑战都不少,决不能掉以轻心。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还引述了毛泽东同志的一段话:“许多事情是意料不到的,但是一定要想到,尤其是我们的高级负责干部要有这种精神准备,准备对付非常的困难,对付非常的不利情况。这些,我们都要透彻地想好。”所以在党的建设中,我们更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的错误,全党同志必须要保有如履薄冰的谨慎、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四)全面从严治党是解决党内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现实需要
在长期实践中,党内政治生活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一个时期以来,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
1.在思想建设方面,少数党员信仰迷茫
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主要是对共产主义缺乏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精神空虚,推崇西方价值观念,热衷于组织、参加封建迷信活动等迫在眉睫。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
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革命战争年代,检验一个干部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就看他能不能为党和人民事业舍生忘死,能不能冲锋号一响立即冲上去,这样的检验很直接。和平建设时期,生死考验有,但毕竟不多,检验一个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确实比较难,X光、CT、核磁共振成像也没有办法。当然,也不是不能检验。那就主要看干部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这样的检验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经历一两件事、听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要看长期表现,甚至看一辈子。”
近些年来,在全球化影响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几种错误思潮,主要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普世价值论”。党中央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共产党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2.在组织建设方面有人无视党的纪律与规矩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指出的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七个有之”:一是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二是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三是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四是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五是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六是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七是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有之。在2018年1月的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七个有之”是政治隐患,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予以防范和遏制。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七个有之”问题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和威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引起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强烈不满和义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七个有之”本质上是政治问题,概括起来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形成利益集团,妄图攫取党和国家权力;一个是山头主义和宗派主义作祟,大搞非组织活动,破坏党的集中统一。
所以在今天世情、党情、国情深刻变化之下,全面从严治党不但不能放松,反而更需要不断地去坚实和加强。
二、新时代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丰富内涵和重要论述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时代党的建设,并就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
(一)进一步夯实党的全面领导
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党的十八大之后,我们在从严治党前面加了“全面”两个字。党的十九大又提出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领导前面也加了“全面”两个字。
所以我们在党的十九大修正《中国共产党章程》时,就把三句话写入总纲第30段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随后在2018年,我们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第二款,充实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内容,增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国家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从具体落实的层面来讲,首先,我们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加强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各行政职能部门的领导。
第一,改革议事协调机构、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和机制。比如,将过去议事协调机构的称谓从小组改为委员会,新增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中央审计委员会、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等。
第二,要加强党在国家层面的集中统一领导,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和中央纪委、中央书记处都要向中央政治局报告工作。
第三,确立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的领导地位。比如省有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监察委、省法院、省检察院。在省级组织结构中,省委党委处在领导地位。
第四,通过归类、合并、统筹设置党政机构,发挥党的职能部门作用。
其次,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军队建设、国企管理等方方面面落实党的全面领导。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了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地位和作用,我们将《中国共产党章程》原第三十二条第二款第一句修改表述为: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依照规定讨论和决定企业重大事项。
在《中国共产党章程》原第二十二条第五款中,增写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的内容,把这一领导体制在党章中确立下来,有利于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落到实处。为进一步推动落实中央军委管党治党责任,加强军队中党的作用和政治工作。将《中国共产党章程》原第二十三条第二、第三句修改为中央军事委员会负责军队中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对军队中党的组织体制和机构作出规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方向性问题,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决不能羞羞答答、语焉不详,决不能遮遮掩掩、搞自我麻痹。坚持党的领导,最根本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二)突出了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就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一个松松垮垮、稀稀拉拉的组织是不能干事、也干不成事的。如果党组织像个大车店、大卖场一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那还能有什么核心力量?还能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吗?”所以组织力是党组织生命力的具体体现。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强弱直接关系到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号召力,对党执政兴国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可以看到在党的十九大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之中增写一条规定党支部地位和作用的内容,表述为: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增写这一条,对于加强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进一步夯实“六建一反”党的建设总布局
《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第24段里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六建一反”党的建设总布局指的就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并且还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九大之后,我们认识到,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中的核心。所以在2019年1月31日,我们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包括如何突出政治性、系统性、统领性、针对性。同时,我们还要从战略和全党全局发展的高度作出重大调整,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深入推进党的政治建设。
1.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自觉坚定推进党的政治建设
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不讲政治,就等于没有灵魂。”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政治关系党的前途命运,是我们党管党治党、避免犯颠覆性错误的根本保证,任何时候都不能含糊和动摇。任何政党都有政治属性,都有自己的政治使命、政治目标、政治追求。一个政党政治上犯错误往往是灾难性的,比工作上或其他任何方面犯错误危害都严重。
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
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来不得半点松懈。但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党有9500多万名党员和48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属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能指望泛泛抓一抓或者集中火力打几个战役就能彻底解决问题。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目的就是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这项工作任重道远,必须常抓不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