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京彩好评:职业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 培养造就高素质产业生力军

【地评线】京彩好评:职业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 培养造就高素质产业生力军

“目前,我们已建成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2021年高职学校招生557万人,相当于十年前的1.8倍;中职学校(不含技工学校)招生489万人,招生规模企稳回升。中高职学校每年培养1000万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技能人才。”24日,在教育部举行的“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如是介绍。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走上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职业教育面貌发生了格局性变化。专业更新幅度超过70%、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数量年均增长8.6%、高职学校招生人数接近翻倍、全日制来华留学生规模达到1.7万人……数据显示,1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不断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发生格局性变化,从层次走向类型、从政府主体走向多元参与、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发展,以自身高质量发展肩负起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的使命,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让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

职业教育的发展,体现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现代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迫切要求培养大批掌握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迫切要求强化数字技术人才的有效供给与超前储备,迫切要求建设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10年来,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变革,紧盯产业链条、市场信号、技术前沿和民生需求,对接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推进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两次调整专业目录,以产业、行业分类为主要依据,专业大类对应产业,专业类对应行业,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出台《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等专项规划,淘汰落后专业108种,升级和补充专业1007种,更新幅度超过70%。目前,全国职业学校共开设1300余个专业和12余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使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与需求结构变迁更好地对接起来,有力支撑我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长期以来,“低人一等”的偏见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考不上高中去读中职,考不上本科去读高职”的想法根深蒂固。 如何跨过学历的“天花板”,成为不少职校学生和家长们一直关心的问题。从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到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2019年以来教育部批准27所学校独立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再到2021年,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其中设置了247个高职本科专业,并印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建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的国家制度……从中职到高职专科,再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被打破。统计数据表明,2020年全国高职分类考试招生逾300万人,超过高职学校招生总数的60%,缓解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焦虑,促进了教育结构优化。“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享有技能”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让每个孩子都能尽展其才、人生出彩的机会将越来越普遍。对于千千万万的年轻人来说,这个曾经的“次要选择”,已成为改变家庭命运、实现个人理想的重要渠道。

职业教育,既关乎国计,也涉及民生。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蓄水池”中,职业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国职业教育已经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包括突出职业技术(技工)教育类型特色,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优化结构与布局,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深化职普融通,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认、纵向流动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展望未来,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自立自强中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产业生力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来源:宣讲家网)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王静静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