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要有点历史耐心

乡村振兴要有点历史耐心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久久为功、从容建设。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财力可持续和农民可承受的基础之上”。《方案》对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出了明确要求。基层干部是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往深处想,往实处干,以实打实的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避“虚”就“实”,摈弃表面文章。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要靠工作来体现,靠落实来保证,做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当前,仍有部分基层干部政绩观出现偏差,谋事不实,搞花拳绣腿,热衷于形象工程,只求好看,不管实用,最终导致事与愿违。基层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必须从思想和利益根源上破解形式主义,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讲政治的高度来把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要求。要实事求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务虚功、不图虚名,走入田间地头,走进农家小院,走到群众身边,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狠抓落实,开辟乡村振兴坦途。

“显功”“潜功”兼修,杜绝短期效应。历史耐心是一种“抓大事、谋长远”的时间观,它要求我们树立历史的思维和眼光,把事物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当前,仍存在个别干部在乡村建设中只顾眼前,不顾长远,为了短期内出成果,盲目搞连片开发,热衷于搞观摩点、造盆景,造成“前任风光、后任遭殃”的局面。“风物长宜放眼量”,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基层干部要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盖几栋楼房、建几个文化广场、搞几个“样板工程”,而是要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规划,多做一些“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子孙的事情”,让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生态环境等工作全面开花。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咬住目标一锤一锤地敲,一颗一颗地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轻“个人”重“集体”,坚持人民至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要求基层干部需“以百姓为秤,称为政之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以百姓心为心,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才能干出群众满意的业绩。基层干部须秉承“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的价值追求,深入一线听民声、解民忧,把百姓赞同不赞同、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权衡器、指向标、领航灯,切实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要坚持发展成果共享,扎实做好改善民生等重点工程,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创建乡村治理体系,为人民群众共享的乡村振兴成果提供坚强的保障。

(来源:宣讲家网)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22/0601/1169049.shtml

作者单位:山东省诸城市委组织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王静静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