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色“种子”撒遍“信访沃土”

让红色“种子”撒遍“信访沃土”

近日,第九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会议代表,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信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诚挚问候。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这项工作做得好不好、做得怎么样,直接关系到群众心中的干部形象。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沟通桥梁”,广大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带着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推动信访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用实际行动诠释“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光荣使命。

注重关口前移,找到问题苗头,让“信访”变“信号”。信访工作是反映社会矛盾的“指示器”,是展现群众基础的“雷达图”。信访工作开展得不到位、不达标、不合格,就会导致群众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诉求得不到回应、心愿得不到满足。广大党员干部要注重关口前移、重心向下,把矛盾解决在源头、把纠纷化解在基层。要能看懂、读懂信访这个“民心晴雨表”,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从“小矛盾”中发现“大信号”,真正做到群众的关注点在哪里、干部的工作重心就在哪里。

涵养为民情怀,深入走访调研,让“信访”变“信仰”。信访绝不是动动嘴皮子、翻翻旧本子,就能一劳永逸、高枕无忧的事。只有功在平时,才能利在长久。广大党员干部要走出办公室、走到居民家,用眼睛看一看民生环境,用耳朵听一听真实想法,由“闭门办信、坐等上访”,向“深入调研、主动下访”转变,真正做到“信仰在心头、使命在肩上”。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无论面对什么处境,都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群众眉头“皱一皱”,干部心中就要“紧一紧”。对待上访群众,要拿出“苦口婆心”的耐心、“夙兴夜寐”的苦心、“十拿九稳”的信心,面对面听取诉求、实打实解决问题,保证“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争取让群众“最多访一次”。

强化干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让“信访”变“信任”。少数干部错误地把信访理解为“临时性工作”,以为是群众来了才开展,群众不来不开展。只知道怎么把群众“劝返”,不知道怎么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长此以往,不仅会把问题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还会被人扣上“懒作为不作为”的帽子。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人民信访为人民”的理念,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开门一件事”等实践活动,努力解决群众的揪心事和烦心事,用“一颗丹心”换取群众信任,打通服务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能立即解决的就地解决、绝不拖延,让群众“舒眉头”“展笑颜”;无法立即解决的要造册登记、限期办结,让群众“愿意等”“等得起”。要敢于“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干事能力,将服务群众、排忧解难拧成“一条绳”,实现党建工作和信访工作双促进、双提升。(来源:宣讲家网)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22/0602/1169122.shtml

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委组织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王静静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