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李敬泽:走向人民文学——从1921年的文学说起(3)

二、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20世纪中国的文学、文艺,概括起来就是人民的文学、人民的文艺。1949年7月,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针。1949年10月25日,《人民文学》首期出版。理解红色经典,其核心就是理解“人民”二字。因为“人民”二字不是平白来的、轻易来的,是在历史中不断发展、不断赋予其内容、始终葆有活力的概念。红色经典的本质就是人民的文学、人民的文艺。

1949年,胡风在《时间开始了》中写道:“他站到了主席台的正中间,他站在飘着四面红旗的地球面的中国地形正前面,他屹立着像一尊塑像……”这里描写的是毛泽东同志。1949年10月,何其芳在《我们最伟大的节日》中写道:“毛泽东向世界宣布: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欢呼呵!歌唱呵!跳舞呵!”理解这些经典作品,需要我们回到当时的情境中,更需要深刻理解和认识“人民”二字。

1951年4月,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发表。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道:“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看我:‘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们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虽然我们无法回到1951年,但当我们再次读到这篇文章时,也同样为之感奋、为之感动。我们再看这段话,作者好像并不是在写文章,而是直接对着读者说话,他所描写的这些人,可能是工人、农民、教师、学生、孩子、父母、老人等等,构成了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既是政治的共同体,也是生活的共同体。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和这个政治的共同体、生活的共同体密切相关。作者还强调,“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我们现在经常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这就是最可爱的人。这也是1951年,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描写。在这个意义上说,人民的文学和文艺的经典,是属于人民的,并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学非常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代一代的作家们,创造着既属于人民、为了人民,同时又有力地动员人民的文学和艺术,由此形成了灿若群星的红色经典。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在于它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还在于它会持久地从精神上滋养、教育我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红色经典值得我们一代一代人去重温。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