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叶堂林:京津冀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研究(4)

(五)京津冀城市群创新扩散效应测度与创新环境发展成效分析

1.创新源的研发投入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创新承接地的自主研发基础薄弱且内生动力不足

在研发经费投入方面,北京的科研经费投入具有显著优势,津冀两地相对不足。从绝对数量来看,2019年,北京R&D经费(企业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标准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内部支出分别是天津、石家庄的4.80倍和17.60倍,除石家庄外河北省的其他城市R&D经费内部支出之和仅为北京的五分之一。从相对数量来看,北京、天津、河北每万人R&D经费内部支出分别为1.04亿元、0.30亿元、0.07亿元。

在创新研发主体方面,作为创新源,北京集聚了绝对规模优势的创新研发设计主体,作为创新承接地,津冀的研发设计主体基础相对薄弱。从绝对数量来看,2019年,石家庄的创新研发设计企业数为北京的98%,而天津的创新研发设计企业数仅为北京的十分之一,除石家庄外河北省的其他城市研发设计企业数均不足北京的五分之一。从相对数量来看,北京、天津、河北研发与设计服务企业相对存量分别为5.15户/每万人、0.78户/每万人、3.41户/每万人,石家庄拉高了河北整体研发与设计服务企业数相对存量。

2.创新源与创新腹地间的科技中介及知识产权保护主体差距较大,制约着科技成果的输出意愿

创新源北京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较为丰富且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相对完善,创新承接地除天津外,其他地区的科技中介及知识产权保护主体发育整体不足。

3.创新源的创新成果储量较大且增长动力强劲,创新承接地的创新成果储量相对较小但增长势头显著

北京创新成果产出丰硕且增势强劲,津冀两地创新成果增速迅猛,但仍与北京存在较大差距。具体来看,2010至2019年,北京新增发明专利数从12365个增长到109587个,年均增长率为27.43%;天津从2928个增长到19154个,年均增长率为23.21%;河北省所有城市新增发明专利之和从1068个增长到14453个,年均增长率为33.57%。从绝对份额来看,2019年,北京新增发明专利数为天津的5.72倍,是河北省新增发明专利数的7.58倍。从相对数量来看,2019年,北京、天津、河北每万人拥有新增发明专利数分别为50.89个、12.27个、1.9个。北京的创新能力很强,河北和天津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4.研发投入、成果转化、成果产出环节的区域间溢出效应显著,但高校研发活动的知识溢出效应不足

高校对区域整体协同创新的支持相对不足。

(六)京津冀三地推动区域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的进展与趋势研究

1.北京

第一,北京科技创新成果在津冀转移转化形式丰富。第二,北京的创新链与津冀的产业链匹配程度仍有待提升。举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北京的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以及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高技术制造业,且这三个行业申请的专利数量占比均超过10%,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利申请占比达到19.23%。从产业结构来看,天津制造业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主,其营业收入占比达到28.14%,而其他行业营业收入占比均不足10%,行业集中度较高,且更偏向于重工业发展;河北则在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上规模较大,营业收入占比均在10%左右。从京津冀创新联动整体来看,北京创新的结构与天津、河北的产业结构匹配程度不够高,北京创新活动所形成的创新链较难和津冀的产业链融合、衔接,也造成北京的创新成果在津冀地区转化不足,影响了北京创新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

2.天津

从天津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的进展与趋势来看,天津产业链与创新链内部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加快。

3.河北

河北省产业链与创新链呈现出双向融合的趋势。一是创新投入推动产业链实现新发展。二是创新活动推动了产业链之间的融合。三是产业链集聚吸引了创新链的重新布局。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赵苇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