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百年大党的成长轨迹

理解百年大党的成长轨迹

——兼评《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建设路径构建》一书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百年历史,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与使命的历史,也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党在接续进行自我革命和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过程中,生动诠释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价值理念,集中展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观点,坚定捍卫了人民立场这一根本立场和执政为民这一执政原则。中国共产党作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政党宗旨,立足这一宗旨党对自身进行了科学定位,在开创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始终秉承着自身的人民性特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的战略任务,为党的职能转变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体现了理论创新,也展现了实践要求。建设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是关系党的长期执政、国家有效治理、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幸福富裕的重要命题,这是一个贯穿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全过程的历史课题,也是一个关乎党的前途命运的现实课题。

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建设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明的特质,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始终影响着党的自我定位、功能转型和领导活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民主观、人本观等思想内容构成了建设服务型政党的理论基础,以理论的科学性和彻底性反映了构建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与此同时,建设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并不是简单逻辑演绎的结果,而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实践基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服务型政党进行了艰辛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宝贵思想成果和政治实践经验。从毛泽东提出“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到邓小平提出“领导就是服务”,到江泽民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再到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等,都反映了党的人民立场、执政理念、价值原则一以贯之的特点。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等论断,既反映了确定与推进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的价值取向,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现实目标和时代要求。此外,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建设目标,是在总结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确立的。但这种政党建设目标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发展史上政党体制的母版,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融入了中国政治智慧;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党建设设想的模板,而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中国实际进行了深度结合;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政党建设实践的再版,而将经验教训转化为了政党建设的宝贵资源;也不是国外政党政治模式发展的翻版,而是将政党建设一般规律与中国发展需要进行了全面融合。这种政治定位是在中国社会土壤中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成果。

讲好中国故事必须研究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功能定位,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健全和完善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制度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围绕自身的领导、建设与自我革命提出了一系列的重大论断,包括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等等。这一系列论断的提出,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的显著优势和鲜明特点。党的领导是中国最大的国情,重视党的自身定位的研究是理解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客观需要。针对中国共产党的定位,在党和国家文献中出现了诸如“马克思主义政党”“无产阶级政党”“长期执政党”等概念,在学界提出了“使命型政党”“先锋队政党”“责任性政党”等概念,这些概念都在特定语境反映了党的政治属性。而在长期发展中,立足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要求,特别是为了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概念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学界还提出了“历史政治学”“长周期政治”“把政党带回来”的研究范式或学术主张。这些都反映了研究中国共产党的现实性和迫切性。

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具有丰富的现实意蕴。第一,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的自我定位,彰显了党的初心与使命,体现了党的责任与担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建设服务型政党体现了这种政治自觉。第二,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的政治价值,顺应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回应了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进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建设,既有助于体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党、革命党、执政党统一体的特性,也有助于立足中国国情、发展实际、前进趋向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第三,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的发展目标,提升了国家治理效能,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基于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推进深刻影响着国家治理的进程和实效,明确服务型政党的发展目标,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提供坚持政治基础。

近日,曲阜师范大学顾训宝副教授的专著《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建设路径构建》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以翔实的材料、严密的逻辑、系统的论证对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的建设路径进行的深入探讨和分析,呈现出知识性、理论性、学术性相结合的鲜明特点,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学风。本书通过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提出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探索历程,并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执政党探索建设服务型政党的经验教训进行全面总结,提出将加强学习作为提升服务型政党服务能力的根本途径,将勇于创新作为推进服务型政党建设的不竭动力,将落实服务作为服务型政党建设的最终归宿。这部著作的出版,既有助于深化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的理论认知,也有助于为推进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建设提供现实的路径指引。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和治理秩序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发生了深层变化与重塑,世界局势在“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的鲜明对比中进行着深度的调整和变革。在当前世情、社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阐释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建设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探索新时代的建设路径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和当代价值。特别是在面对一些西方国家出现政党衰败、治理失效、政治极化等现象时,中国共产党基于新型政党制度、新型国家制度,不仅领导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中国奇迹”,而且在发挥国家治理效能、中国制度优势的过程中开创了“中国之治”。从政党制度、政党定位和政党治理的视角,分析“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的鲜明对比,理解“中国之治”的政治密码,有助于为把握党的百年发展历史提供可行视角、重要窗口和概念入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个强大高效并坚守初心使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立足新的发展基础、发展目标、发展阶段和发展理念,建设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要紧密结合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提升党的把握时代大势、掌握发展规律、勇于进行创新和科学服务人民的能力。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