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京彩好评:让乡土人才赋能乡村振兴

【地评线】京彩好评:让乡土人才赋能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乡土人才深谙地方环境、人文以及社情民意,长期扎根农村从事生产经营,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关乎乡村振兴的成效。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会和过渡时期,建设一支热爱农村、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乡土人才,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核心要义。

实现乡村振兴既需要拥有高学历、掌握关键技术的高层次人才,也需要扎根基层、身怀绝技、拥有独门手艺的能工巧匠。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中涌现出许多有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乡土人才,这些乡土人才正不断成为乡村充分发展的“主力军”。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要牢固树立“有用就是人才,人才就在身边”的人才理念,打造一支量质并举的乡土人才队伍,不断为乡村振兴提供内在动力。

拓宽寻才觅才的深度和广度,做大乡土人才“基本盘”。乡土人才面广量大、种类繁多,很多都隐藏在乡村中,想要把埋没在土里的“金子”挖出来,既需要加大力度撒网“招”人,还需采取有效措施精准“找”人。要摒弃“乡土人才等于种养殖大户”的错误观念,大力开展驻点集中引才,通过采取个人申报、组织推荐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办法对“种地能手”“养殖大户”“销售精英”“工匠明星”“文化艺人”“赤脚医生”等进行摸底筛选,详细掌握年龄、经历等基本信息。要俯下身子、迈开步子,坚持以乡镇为单元、以村为单位,逐村逐户进行排查,真正将各领域、各层级、各类别的乡土人才“挖”出来,分类建立乡土人才资源信息库。当前,很多外出务工人才返乡创业就业意愿较强烈,要充分了解有意回乡创业人员的创业意向,因势利导,打通“归巢”渠道,鼓励和引导进城务工人员、本地生源高校毕业生和退伍军人等结合自身优势,灵活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

完善强才育才的机制和载体,打通人才成长“快车道”。乡土人才大多是“土生土长”,虽实践经验丰富,但文化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技能提升空间有限,需要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分类分行业开展差异化培训帮助他们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要将乡土人才培训纳入人才培育长期规划,要以各类职高、职业技术学院、相关协会等为育才主阵地,根据种植、养殖、加工经营、手工艺、建筑、卫生等领域开展“菜单式”“适销对路式”培训,促进各类人才加快成长。有针对性地组织域外培训,择优选取一批乡土人才到发达地区的产业基地、各类园区进行参观学习,开拓视野。积极组织高校导师团队、专业工作室、外来人才、应届优秀毕业生与基层有关单位、企业、农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结成服务对子开展帮扶,定期邀请他们深入基层一线、田间地头开展产业问诊、技术咨询、专题讲座、现场交流等活动,将他们的智慧、经验和理念带给乡土人才。

营造重才爱才的氛围与环境,构筑乡土人才“栖息地”。农村的发展潜力、经济收入、生活环境相比城市存在先天不足,想要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安得了心、扎得下根,就必须在拴心留人上下更大功夫,在营造良好干事创业环境上出更多力气。从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服务机构入手,探索在乡、村两级党政机关设立专门的人才服务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人才工作干部,同步整合财政、党费、金融资金,并积极吸引社会资金,为人才服务机构提供经费保障。大力搭建乡土人才干事创业平台,根据人才自身需求,力所能及提供政策优惠、创业帮扶、社会保障、税收减免、技能培训等支持,让优秀乡土人才能够充分利用技术、管理、信息等方面特长优势展现自我,充分发挥自我价值和作用。做好各类优秀乡土人才评选工作,从生产能手、能工巧匠、民间艺人中按一定比例进行表彰宣传,对于条件合适的及时进行职称评审,真正让乡土人才有荣誉、得实惠、受尊重。(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市建国街道办事处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王静静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