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之青松——记诗人元帅陈毅

雪中之青松——记诗人元帅陈毅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史学习教育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全国上下掀起学习党史的热潮。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深入人心。回顾我党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知史、明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我党一百年的历史征程中,涌现了一批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元帅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陈毅,1901年8月2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至县。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开始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参加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1922年秋,他在四川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他到中央军校武汉分校负责政治工作,1928年参加了井冈山会师,此后他协助毛泽东召开了古田会议,并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反围剿的斗争。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后,陈毅和项英领导红军游击队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皖南事变后,他担任重建新四军的代军长统编华中部队,坚持抗战。解放战争中,陈毅领导创建了中原解放区,参与组织指挥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并组织了上海战役及华东其他战役。50年代初,陈毅任上海市市长和华东军区司令员。1954年,先后被任命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此后,他还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和外交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72年,因病逝世于北京。

陈毅元帅热爱诗文,以诗言志。他的诗词收入《陈毅诗词选集》一书。今天我们再读他的诗文,回顾他的人生经历,感受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先锋形象。

一、投身革命即为家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这是1936年陈毅在叛徒告密、梅山革命根据地被围的紧急情况下,考虑到不得脱险而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革命的忠诚和献身精神。

陈毅出生于一个小地主家庭,三岁开始背三字经,五岁由父亲领读《千字文》,并进入私塾学习,这都为他的文学功底打下基础。七岁那年,他随父亲到外祖父家里,他的外祖父是一个小官。据陈毅回忆:“那时侯留下一个至今难忘的印象就是他衙门里经常打犯人,使我在旁边看了非常难受,我很同情那些被打的人,在我心里开始种下对旧社会愤怒不平的种子。”1911年四川的保路运动在陈毅心里引起了深深的共鸣。进入中学以后,陈毅为自己起名为陈毅,字仲弘,取自曾子的名言:“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919年8月,陈毅由上海出发,赴法国勤工俭学,这使他经历了新思潮的冲击和西方文明的洗礼。在法国他积极参加中国学生的爱国运动,森严的社会等级和种种的不平等使陈毅对马列主义的思想产生兴趣,并成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同情者。从法国回到中国的陈毅经过了思想上的重大转折。1922年秋,由蔡和森介绍,他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23年,他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由此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1924年到1926年期间,陈毅主要在北京从事学生运动和民众运动。1926年“三一八惨案”前后,陈毅实际领导了群众抗议运动,经受了白色恐怖的严重考验。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陈毅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创建工农红军的战斗。8月6日,他找到了八一起义军余部,被分配任二十五师七十三团的团指导员。当时周恩来对他说:“派你的工作太小了。你不要嫌小!”陈毅的回答是:“什么小不小哩!你叫我当连指导员我都干。只要拿武装我就干!”这一句话道出了陈毅对中国革命要靠共产党武装领导斗争才能胜利的觉悟。1928年4月中下旬,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和朱德、陈毅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合,成立了工农红军第四军,从此陈毅作为工农红军创建人之一与毛泽东、朱德一起走上了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实行武装割据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光辉道路。他受命于危难之际,奋战于枪林弹雨之下,发挥出他在军事上的杰出才能。

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中国革命出现了巨大的危机。在巨大的血的教训中,陈毅也注入了自己的鲜血。1934年8月的老营盘一仗中,陈毅负重伤。此时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已决定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决定将陈毅和项英等领导人留下,坚持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此后三年的游击战争是陈毅一生经历的巨大考验,也成为他革命事业的一个高潮。在国民党军队的重重逼迫之下,陈毅和项英领导军队度过了一个个难关。当时有个战士因为失望害怕而跑回家了,后来又回到部队。陈毅对此事做了一个讲话,他说:“目前南方的游击战争非常艰苦,打死、痛死、饿死随时都可能发生。身体弱的,跑不动的,不能坚持的,可以自愿回家,我们发给路费。不过出去了,要站稳立场,不要叛变,不要去当反革命,不要反目为仇。”他站起来,摸着自己的脸说道:“你们别看我面黄肌瘦,长的满脸胡子,我是要在这个地方坚持斗争的,就是剩下我一个人也要干,这是党交给我的任务。”正是对党的忠诚,对革命事业的信心,使陈毅能够以极大的毅力度过三年的艰苦战争,为党保存了革命阵地和战略基地。

1937年到1945年,陈毅参加了抗日战争,皖南事变后,他又一次临危受命,出任新四军代军长,面对国民党的反共攻势和日军的反扑,陈毅带领新四军开展讨逆运动,粉碎了敌伪的一次次扫荡,引起了延安和重庆的巨大反响,毛主席通报对其表示赞扬。1945年到1949年,陈毅又参加了解放战争。在华东,他领导华东野战军取得了宿北、鲁南大捷,紧接而来的是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的胜利。这迫使重点进攻山东的国民党军转入了守势。由于全国战局的战略大转变,华东野战军受到了很大冲击,在艰苦的条件下,陈毅、粟裕坚决克服困难,终于扭转了战局。此后,他先后参与指挥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等关键战役,在战役的决策上,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1955年9月,陈毅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衔,这是中国人民给予他的肯定,是对他数十年革命征程的高度褒扬。

二、平生江海志

“平生江海志,今日得稍抒。一片大空阔,海洋良无殊。万众竞游跃,吾道诚不孤。自强到彼岸,何必欲乘桴?人民事业盛,高潮永不枯。”这是1965年7月,陈毅陪外宾访问上海,在长江口下水游泳后所作的一首诗,诗中渗透着陈毅对上海的感情。建国后的陈毅投身于改造中国的事业,而上海正是他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基地,奔流不息的黄浦江记录下了陈毅为建设新上海忙碌的身影。

淮海战役的炮声未息,中共中央已开始部署接管上海的工作,陈毅以“儒将”出任未来上海市市长。不久开始的上海战役陈毅生平所遇的一次最特殊的战役,既要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完整解放上海,又要歼灭敌人,犹如在玻璃柜子里打老鼠。为了完整解放上海,陈毅从战役准备阶段开始,为摸清和掌握上海的各种情况,常通宵达旦的工作,对各方面提供的情况熟背如流。在发动进攻之前,陈毅不只一次下过命令:部队行进,不得践踏庄稼,进攻的时候,不得破坏工厂民房。当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战士和衣睡在马路边上时,多少人为这支军队喝彩,这当然离不开陈毅对战士们的谆谆教导。

国民党留下了一个千疮万孔的旧上海,这对于新上任的市长陈毅是一个大难题。接管上海以后不久,通货膨胀的危机便降临了。陈毅领导上海人民与投机商展开了银元大战,查封了大投机商操纵银元市场的活动中心——证券交易所。市民拍手称快:“共产党到底厉害!”紧接而来的是帝国主义对上海的封锁,陈毅主持华东局上海市委制定了“反封锁六大方针,五大任务”,对全民进行动员,终于取得了反封锁的胜利。对此,陈毅说:“帝国主义曾轻蔑的说,共产党员只会管农村,管城市一无人才,二无效率。上海就是共产党的坟墓,共产党下了海就会被淹死。事实证明,我们一定能学会泅水,游到彼岸!”

1950年2月6日蒋介石派飞机对上海进行轰炸,中心目标是扬树浦发电厂,造成大量人员死伤,并导致全市性停电。上海面临着危险,在这紧要关头,陈毅召开紧急会议,组织全市警察进行戒备重修发电厂。他彻夜未眠,守着汽油灯给中央写报告。天亮后,他不顾劳累,冒着刺耳的空袭警报声,来到了扬树浦发电厂,他对工人进行慰问,与技术人员一起爬到数丈高的锅炉顶检查。市长的身先士卒使工人们深受感动,他们保证尽快修好发电机,恢复发电。

上海是一个鱼龙混杂、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各种势力间关系复杂,因此团结多数人便成为对上海进行工作的关键。在与民族资本家的关系上,陈毅做出了英明的选择。在敌人封锁上海的那段时间里,上海的工商业代表人物荣毅仁和刘靖基邀请陈毅吃饭。有人主张不去,怕影响不好。陈毅认为吃饭也是做工作,他不仅带了几个领导干部去,还带着妻儿一块去,为的是和民族资本家交朋友。陈毅的行动使许多民族资本家看到了希望,一些海外企业家纷纷回国,陈毅给予了热情接待。针对一些流氓帮会,陈毅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亲自派干部找到黄金荣,让他按政府法令办事,管束门徒,并正法了一系列继续作恶的流氓恶霸。陈毅还热心于上海的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并领导了上海的三反五反运动。

上海变得越来越干净,没了烟馆赌场,没了舞女妓女,没了青洪帮,这是一个新生的上海,是陈毅鞠躬尽瘁、不辞辛苦经营来的新上海。陈毅对上海的经营是他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大贡献。在这项事业中,他表现出了革命胜利以后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三、展翅冲霄汉

“若乃真雄鹰,展翅冲霄汉。翱翔于太空,嬉游于海甸。1958年,陈毅兼任外交部长。在建国初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陈毅像一只雄鹰,在风涛激荡中拼搏。

当时的国际舞台上,美苏两大阵营尖锐对立,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方兴未艾。新中国的外交旗帜是鲜明的,即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加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与第三世界国家联系,在国际政治中发挥自己的作用。陈毅正是在这种背景中开始他的外交生涯的。

朝鲜战争结束后,如何处理中美今后的关系被提上议事日程。当时中美围绕炮击金门、马祖而进行了一场军事外交斗争陈毅与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据理力争,他反对美国干涉台湾问题,强调“中国人民无论用何种方式解决自己的领土,都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但陈毅对美国并非有偏见和仇恨,他肯定美国的成就,愿意改善中美关系,但必须以不侵犯中国为前提。

1961年,在日内瓦召开了一次关于老挝问题的扩大会议,陈毅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这是他第一次单独负责代表中国出席重要的国际会议。在日内瓦,陈毅外长针对美国破坏会议并拒绝合作的行为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反击。他表现出开朗的、有信心的、应付自如的态度,给国外人士留下了“有人情味”的印象,以至在会议上,他们很少谴责中国别有企图,他们都承认北京代表的真诚。美国记者评价陈毅元帅说:“陈毅元帅以他的发言温和而受人注目——不是他说的话,而是说话的方式。他的收获是获得了尊重。”同时他们也看到“也许陈毅在日内瓦很和蔼,可是这是知道自己将寸步不让的那种人的和蔼。”由于美国的干涉,会议一拖再拖而无进展,陈毅请示中央后决定提前回国。临行前,陈毅参加了一次鸡尾酒会,遇上了美国代表团代理团长哈里曼,哈里曼被美国外交界称为“不落的明星”。会上,他想和陈毅搭话,先由哈里曼夫人出面,由加拿大代表郎宁介绍,“陈元帅,这是哈里曼夫人,夫人想和您握手,您同不同意?”陈毅坦然的和夫人握了手,然后寒暄了几句。这时,哈里曼先生不失时机的转过身来,主动向陈毅伸出了右手。陈毅微笑着,伸手和他握了握。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时刻,“美国政治家主动和中国政治家握了手,这是多年来破天荒的第一次。”这不仅是哈里曼对陈毅的友好表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各方面努力的结果,美国再也不能漠视中国的存在了。这无疑是中美关系的一个巨大推动,是美国对华政策转变的先声。

六十年代的中国既要在美苏之间寻找一个立足点,又要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联系。在这方面,陈毅以身作则,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作出了贡献。一次,在首都剧场,外交部招待驻京的外国使节听音乐会。开演前,陈毅先在休息室接见外宾。待他进剧场之前,原先为他留好的座位被两个非洲外交官坐上了。礼宾司的一位同志赶紧去请那两位非洲朋友让开,换坐别的座位。陈毅入场后得知这件事,脸色变了:“怎么能这么干?是我们请人家来出席的,怎么又赶走?要是我,请我走我就不看了。非洲小国的朋友,就能对人家这样?”他站起来,亲自把刚才被请走的非洲朋友请回来,并对他们致歉,而他自己则另拣了靠边的座位坐了下来。

陈毅以元帅的坚强毅力和诗人的澎湃热情投身于维护祖国尊严和争取国际和平的事业,成为中国外交史上的雄鹰。

四、霜重色愈浓

“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革命亦如此,斗争见英雄。”这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陈毅写的《题西山红叶》中的四句。诗如其人,人如其诗。陈毅以其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向党和人民致上了最后的军礼。

1966年到1976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漫长而曲折的十年,一场违背了初衷的文化革命笼罩着新中国。作为外交部长的陈毅态度是鲜明的:对于反修防修的文化大革命,他是拥护的,但他反对以此来冲垮党委的领导,乱揪乱斗,引起社会混乱。

1966年10月中央工作会议期间,陈毅和华东区的几个书记吃饭。临别时,他送给大家几句话:“困难,我们都见过。要说困难,长征困不困难?三年游击战争不困难?建国初期,要米没米,要煤没煤,头上飞机炸,下面不法投机商起哄捣乱,怎么不困难呢?困难!没有困难,我们这些共产党员干什么?我还是那句老话:无论多困难,都要坚持原则,坚持斗争,不能当墙头蒿草,哪边风大,就跟哪边跑!”为保持外事口的稳定,他申请派驻工作组。面对造反派的围攻破坏,他给予了坚决的反击:“老实说,我对你们不放心,我就是交权,也不交给你们!”在与群众的会面中,陈毅以自己的刚正不阿感染着人群。在他的领导下,外事口既发动群众又坚持了党对运动的领导,在当时,与那些党委被冲垮并乱成一团糟的部门相比,算是比较正常的了。

1967年2月,在怀仁堂召开了一次会议,围绕着要不要党的领导、对老干部要不要打倒、要不要稳定军队等问题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陈毅大声疾呼:“不能把权交给赫鲁晓夫式的人物!”这使他同林彪、四人帮一伙站在了尖锐对立的立场上,被打成了所谓的“二月逆流”。造反派趁此向陈毅发动疯狂进攻。他们冲进外交部院内,把陈毅的汽车车胎放了气,并包围了办公大楼,陈毅被困了好几个小时。

逆境并没有让陈毅屈服,他仍以乐观的精神来面对这一切,来挽救这一切。在受到不公平批判的日子里,他仍关心国家大事。他最先向中央建议恢复中美大使级会谈,打开中美关系的冰冻状态。当时有人担心造反派又会以此来抓住陈毅的“把柄”,把他打成“与资产阶级头目握手言和”。对此陈毅决然地说:“我坚持我的看法,必须尽早恢复中美大使级谈判,打开中美关系。这个观点一定要报告给毛主席!”以后的日子里,他到了石家庄,其实相当于削职为民,他每周参加工厂活动,并深入群众了解民情,但他的身体状况却越来越差。

1972年1月6日,陈毅永远离开了我们,他留给儿女的遗言是:“一直前进,战胜敌人!”毛主席参加了追悼会,他沉痛地说:“陈毅同志是一个好同志。陈毅为中国革命、世界革命作出了贡献,立了大功劳,这是已经作了结论的。”

陈毅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不畏强权、坚持原则的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正如他的那首《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在他身上,展现着我党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卓越品质。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