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一思想是在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的基础上,针对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有了更高的期盼和要求这一重大变化,以新的视野、新的认识、新的理念赋予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新的时代内涵,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创新成果的集大成,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
从毛泽东同志要求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到邓小平同志强调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道路,从江泽民同志提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到胡锦涛同志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理念不断深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就其主要方面来讲,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依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要求;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路径;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观念;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力量;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倡议。从另一个维度看,“十个坚持”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等层面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应有之义,体现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要求。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工业文明开始到现在仅三百多年,人类社会巨大的生产力创造了少数发达国家的西方式现代化,但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地球生物的延续。西方工业文明是建立在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穷的基础上的;当大多数人都要像少数富裕人那样生活,人类文明就将崩溃。”对比西方工业文明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但并不反对现代化,而只是反对错误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我们追求的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统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