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生态> 正文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陈昭彦: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5)

基于中国目前处于现代化中后期的发展阶段特征,我们既不能放弃现代化发展,也不能重蹈西方现代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们要推进的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在于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路,在于创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辩证地理解人与自然关系,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准确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自然观特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用“两山”理论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内在统一起来,标识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辩证统一的特征,开拓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在此意义上可以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超越了关于生态文明抽象的狭义与广义之争,深刻回答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问题。

当前,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开启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重大历史征程。

 四、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在前面理论铺垫的基础上,我们要探讨当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十部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我们要积极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第一,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我们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实施全面节约战略,积极实行节能环保政策,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我们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这也是“十个坚持”里提到的内容。我们要从思想上真正领悟认识到这一点,并在生产生活中自觉地遵守、倡导绿色转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7%,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7.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4.5%。从能源消费结构上看,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2005年的72.4%下降至2020年的56.8%。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从2016年的19.1%上升到2020年的24.3%。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保持高增长态势,中国汽车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二。

第二,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开展新污染物治理。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严密防控环境风险。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这一系列政策要求是今后一段时间需要我们严格遵守和落实的。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