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化和旅游业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

推进文化和旅游业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

——深刻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复杂局面,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至第四卷都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处处蕴含着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等哲学智慧,既是方法论,又是实践论,彰显出强大的思想力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与前三卷一脉相承,特别是在多个篇章中都对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论述。这些重要思想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文化和旅游业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主要是推进文化铸魂,发挥文化赋能作用,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好满足人民对文化和旅游需求。文化和旅游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着眼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创作更多优秀文艺作品,推出更多优秀文化产品,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进旅游为民,发挥旅游带动作用,紧紧扭住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管理,发展大众旅游、智慧旅游、绿色旅游,推动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更好满足人民旅游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

推进文化和旅游业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使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总结梳理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取得了丰硕成果,文化遗产已经在全国“活起来”,“考古热”“博物馆热”“非遗热”“古籍热”蔚然成风,各地传统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丰富多彩,全社会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更为浓厚。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不可移动文物76.7万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58处,备案博物馆6183家;我国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9万余名,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62名;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3026部,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3家,世界遗产56项,位列世界第二;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42项,位列世界第一。此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文物保护工程、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和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深入实施,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稳步推进。同时,依托我国发展的生动实践,结合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新时代中国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新时代的中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了脚跟,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

推进文化和旅游业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使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和旅游工作十分关心,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推动文化和旅游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文化产业已经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引擎。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年营业收入从十年前的5.6万亿元增长到11.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互联网搜索服务、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等数字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39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9%;新闻服务、出版发行与版权服务等九大文化行业营业收入与上年相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近年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工具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得到了有效推广和应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产业投融资体系不断完善,产业投资主体日益多元,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对外贸易成效显著。2021年,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文化产品进出口连续多年保持顺差,出入境旅游取得大幅跨越,产品供给日益丰富,产业融合激发消费潜力不断扩大。一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博览会等平台作用不断凸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持续推进,更多优质文化和旅游企业走出国门。二是5G、大数据、AR/VR、人工智能、超高清等数字技术在文化和旅游行业广泛应用,一批具有鲜明中华文化特色的数字文化精品不断涌现。三是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乡村旅游、文化遗产旅游蓬勃兴起,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截至目前,我国建设了15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115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全国规模以上文旅企业数量从十年前的3.6万家增长到如今的6.5万家,截止2021年末,全国共有旅行社4.2万家,A级景区1.4万个,星级饭店8771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逐步凸显。

推进文化和旅游业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全面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和旅游业不断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繁荣发展。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切实保障;艺术创作持续以创作为核心任务、以演出为中心环节的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实施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新时代系列艺术创作工程等,构建起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各类文艺评奖和展演展览活动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引领作用不断发挥。

经过多年努力,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出更多新型文化业态和文旅消费模式,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供给更好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博物馆条例以及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等出台,有力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15个、文化馆3316个、文化站4.02万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7.54万个,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和91%的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此外,文化产业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发展势头强劲。“云看展”、线上演播、网络直播、沉浸式体验等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加速崛起;大众旅游、智慧旅游持续发展;自驾游、露营旅游、冰雪旅游、康养旅游、海洋旅游等引领休闲度假新潮流;文化创意、非遗工坊、乡村旅游持续赋能乡村振兴;红色旅游、旅游演艺等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与前三卷一起所形成的思想理论体系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引。


作者系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  副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王静静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