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提升职业学校关键能力为基础,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优化职业教育环境,明确职业教育定位。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营造良好和谐的职教制度氛围,形成制度文化认同。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制度生存环境,首先,要完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建设。通过法律和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属性,提高职业教育地位,调动多方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落实各方主体权责,使职业教育参与者的权益得到保障;要加强职业教育发展各项举措的保障制度建设,如经费保障、奖惩措施、人力资源保障等。其次,社会媒体应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意义,改变社会民众对职业教育认识偏颇的现状。最后,企业应该正视职业教育,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比如在招聘时公平对待各类人才,增加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就业机会。企业行业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从职业培训、校企融合、提供实习岗位、参与职教课程设计等方面出发为职业教育贡献力量,在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完成职业教育公共产品的转化。
建立国家资格框架,搭建职业发展“立交桥”。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教育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两套管理体制。教育部门管理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力资源部门管理的重点在于为企业行业输送就业者。从长远来看,二者需要相互协调,为社会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同时注重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国家资格框架应该使不同的学历层次和资格类型进行衔接,实现教育体系的融会贯通。在国家资格框架的具体构建过程中,首先应该借鉴《国际教育分类标准》等标准将资格要求进行分级分类。目前我国采取了1+X证书制度建立国家资格框架。这一制度虽然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所以存在覆盖不全面、企业和院校权责不明确等问题。这就需要对1+X证书制度的实施和监督制定更加具体的要求,比如完善国家资格框架的评审机制。由于职业教育各主体的教育目的、内容和标准有所不同,因此最好通过招标等方式遴选符合条件的第三方独立机构定期对实施国家资格框架制度的单位进行评审。通过把控职业教育质量,提高国家资格框架制度的社会认可度。
夯实职业教育基础,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理念提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我国实行普职融通的指导思想,也是在普通中小学进行职业启蒙的重要依据。普通中小学应该尽早给学生提供职业体验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对不同职业的正确认识以及进行职业选择的能力。政府需要出台资金投入与使用、发展规划与监督等有关政策;同时提倡职业院校、企业行业等积极参与,真正落实职业启蒙教育。纵向来看,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人才需求的层次是丰富的,只有满足基础技术人才的需求,才能培养更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中等职业教育既承担着奠定学生职业基础的作用,又兼顾着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功能。只有更好地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才能夯实职业教育基础,实现职业教育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规划、教材选择、课程设置、教学标准,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改革等举措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从而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强化职业教育人才供应链。(来源:宣讲家网)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22/1223/1189040.shtml
作者单位:漳州市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