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上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新征程上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中图分类号] D220; F124.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29-1445(2022)12-0022-03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国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辟了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新路径,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展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光明前景。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现代化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现代化,是以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新征程上,我们要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使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富之路、幸福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组织保证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组织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事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推进,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群众的福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充满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任务,需要各个地区、各种机构、各个部门、各类行业的协调配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积极力量,长期坚持、不懈奋斗、不断创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具有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具有强大的号召力、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具有顽强奋斗精神、自我革命精神、不断创新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因此,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担负起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任。

党在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中要发挥好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确定好发展方向,制定好发展战略,发挥好把方向、谋大局的作用,确保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分阶段、按步骤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二是适时推出各项改革措施,发挥好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破除影响共同富裕实现的樊篱、障碍,确保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三是完善促进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促进共同富裕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四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培养更多的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领头人。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制度保证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基础,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是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我们要坚持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着力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一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在缩小收入差距,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提高收入水平、激发各种生产要素活力的作用,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提高公有制经济的基础保障能力、战略引领能力、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同时,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增长效率,夯实实现共同富裕的财富基础。二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不断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不断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的调节力度,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拓宽城乡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渠道,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更多的发展成果,稳步提高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三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的长处,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强化行业发展的协调性,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理念指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成功的根本原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程度越来越高。

当前,我国已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还存在相当数量的低收入人口,还有很多发展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教育公平、就业公平,畅通向上发展的渠道,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不断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加大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不断完善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区域合作发展、共同发展、协调发展,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共同富裕路上不掉队、赶上来;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不断完善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障制度,在更高的保障水平上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始终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精神财富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国始终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全面发展,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都交出优异答卷。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

精神生活富裕是以一定程度的物质生活富裕为前提条件的,脱离物质生活富裕来谈精神生活富裕不是唯物主义。我们在强调实现物质生活富裕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对精神生活的引导和建设。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信念和追求。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共同富裕。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项目编号:20ZDA01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洪银兴.社会主义现代化读本 [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2]张晓明.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3]方松华,马丽雅.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及其建设方略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张建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