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凝聚共识优势 讲好协同发展故事——京津冀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工作综述

发挥凝聚共识优势 讲好协同发展故事——京津冀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工作综述

从2015,到2022。八年如同沧海一栗。

8年前,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幕开启。8年来,承载着国家战略,凝聚着中国智慧,涌动着东方力量的京津冀三地,经过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协同发展始终保持良好状态,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新增长极。

与此同时,这个8年,也是京津冀三地政协通过京津冀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制度,8年无间断“定期协商”,积极助力谋划发展新篇章,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年轮中,刻下了浓墨重彩的政协印记。

▲2022年,京津冀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第八次会议在京以视频形式召开。

选题精准,聚焦发展重点领域

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2019年,京张高铁通车。

一条京张线,反映了我国交通运力的变迁,也折射出一百多年来,京津冀地区这个镶嵌在华北平原上的一把“火炬”,他们的“联系”从未中断,且愈发紧密。尤其随着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三地协同迎来前所未有的最佳机遇期。

2015年5月15日,京津冀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这次会议标志着京津冀三地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制度正式建立。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稳步推进的新形势下,围绕推进落实中央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立足于三地政协的智力和组织优势,搭建跨区域协商平台,在破解制约协同发展的问题和障碍、完善区域政策等方面,提出解决办法和对策措施,为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成为三地政协共同的选择。

要知道长期以来,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资源禀赋不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不同、产业结构不同、公共服务能力不同、不同阶段的利益目标不同,协同发展并非易事,如何起步?从哪里突破?

交通是连接和沟通的物理“桥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交通一体化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无疑将对调整优化城镇群空间结构和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京津冀应尽快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形成京津石三大国家铁路枢纽格局;充分发挥天津自贸实验区对外开放引擎作用,进一步完善津冀港口布局……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的主题正是“交通一体化”。经过现场协商后,京津冀政协还分别向三地党委政府报告会议情况,并组织住京津冀的全国政协委员提交联名提案,就交通一体化问题开展系列视察调研。

其实在京津冀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是中央《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中确定的唯一一个跨省级行政区域改革试验任务。委员们在“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主题下,共同提出了七大建议,呼吁京津冀松建统一的创新要素市场,研究三地人才社会保险的转移接续政策,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京津冀协同创新,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和科技领域改革。

从全球视野、时代视野和以人民为中心的视野出发,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努力推动京津冀地区动能转换、发展模式变革,真正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精髓所在。

8年来,可以说,从科技协同创新到水资源协同保护,从社会保障共建共享到全产业链布局,“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只有选好主题,才能有的放矢,建言建到关键处,献策献到点子上”。自第一次会议到2022年如期举行的第八次会议,经过深入协商选题,一年一个主题,三地政协精准聚焦重点领域调查研究,紧盯协同推进的难点痛点建言献策,不断从不同领域为协同发展注入活力。

不仅如此,联席会议建立五项制度,形成了协商成果报告、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使联席会议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成为京津冀政协工作的响亮品牌。

建言深入,为发展凝聚智慧合力

2020年12月27日10时18分,雄安新区刚刚落成的雄安站内,复兴号高速动车组C2702次列车准时发出,驶向北京西站。自此,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北京与河北雄安这座“未来之城”紧紧联在一起。

再看天津,作为京津冀地区的海上门户,天津港在2020年创出年度集装箱吞吐量历史新高。

多年来,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京津冀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作用逐渐释放。而这也是三地政协主席联系会议中委员们的接续聚焦建言的关键词之一。

“按照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和产业创新中心、河北建设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的定位,统一部署创新链、产业链、园区链、科技链。”委员们提出,要加快推进滨海一中关村科技园、中关村(曹妃甸)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张承生态功能区、保定一中关村创新中心、石家庄(正定)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京津冀协同发展,最难的是产业协同,最迫切的也是产业协同。

如何理顺京津冀三地的产业链条?如何破除阻碍产业协同的体制机制障碍?如何促进更多北京科技成果在周边落地?京津冀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就“积极推进全产业链布局,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了深入协商。

“应找准产业链薄弱环节,开展强链、补链和延链工作。”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林抚生认为,三地应联合设立产业协同发展引导基金,依托重点园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加快培育扶植区域龙头企业和配套产业链,打造若干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强化区域制造业体系支撑。

2020年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收官之年,是国家和各地区“十四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三地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推动协同发展向广度深度拓展是联席会议的应有之义。

“加强规划协同是推进协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委员们提出,要对标对表国家相关规划和决策部署,抓好三地“十四五”规划的衔接。抓好重点任务落实,抓好政策协同,被除制约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购建促进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

如今,经过多年协同发展,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北京“一核”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加强,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了两翼联动新格局。在2022年的联席会议上,委员们认为,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持续推进协同发展进程需要进一步优化城市群结构,更好发挥首都在京津冀城市群中的“一核”作用,“打造定位清晰、梯次布局、协调联动的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是破解京津冀协同发展瓶颈问题的有效途径。

其实在不少委员看来,协同发展更重要的是要让三地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为此三地联席会议同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进思想共识,坚持问题导向,健全制度机制,进一步拓展京津冀社会保障领域协同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并在养老、医疗、教育、交通、生态、文化等各方面扩大交流交往,深化协商议政,形成强大合力。

8年来,京津冀三地通力合作,体制机制逐步健全、重点领域务实推进,政府和社会力量携手合作。8年来,三地政协主席联席会议上“输出”的点滴力量,已然汇聚成三地发展的强劲合力,而这股政协力量也将继续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全力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大成效迈进。

作者包松娅系《人民政协报》记者

来源:北京观察

责任编辑:崔静涵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