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社会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增进民生福祉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报告人:青连斌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
简 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期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青连斌教授,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起点、新要求、重大战略举措三个方面出发,深入阐述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一主题。
总播放:185538
发布时间:2023-03-20 14:08
  • 保障和改善民生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一方面是因为民生具有不断升级的特性,大体可以划分为基本民生、发展性民生和享受性民生;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人民群众又会有更多的新期待和新要求。因此,改善民生是没有终点的,只有一个又一个新起点。[完整报告][文稿][课件]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要求,那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完整报告][文稿][课件]

  •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大举措作了深刻阐述和全面部署。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也是在新起点上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时期。[完整报告][文稿][课件]

  • 发展经济、做大蛋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但是蛋糕做大以后,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关键基础就是要完善好分配制度,也就是怎样把蛋糕分好。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完善分配制度涉及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完整报告][文稿][课件]

  • 2018年我们提出“六稳”,2020年我们又提出“六保”,不管是“六稳”还是“六保”,排在第一位的都是就业,这说明就业问题一直都是居于优先位置的。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阐述了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并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完整报告][文稿][课件]

     

    青连斌

    青连斌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点此查看课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一部分。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一方面,民生具有不断升级的特性,也就是从低到高,大体可以划分为基本民生、发展性民生和享受性民生,这一层次之分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优先顺序是相同的。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人民群众又会有更多的新期待和新要求,从追求基础性、“刚需”性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转向追求更高生活品质。正因为这样,改善民生是没有终点的,只有一个又一个新起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一)经济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40年改革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之所以必须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归根到底,是因为经济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最重要物质基础。

    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大,“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一百一十四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百分之十八点五,提高七点二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三万九千八百元增加到八万一千元”。正因为有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财力的不断增强,保障和改善民生才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我国是典型的二元结构,也曾因生产力发展迟缓,一度长时期处于普遍贫困的状态。1978年,我国农村贫困标准为人均年纯收入100元,贫困人口高达2.5亿人,贫困发生率达到30.7%。1984年,我国农村贫困标准调整为人均年纯收入200元,农村贫困人口仍有1.25亿,贫困发生率仍有14.8%。

    面对这样的基本国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打响了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反贫困之战。到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减贫速度最快的国家,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其中之一就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取得新进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有”目标的基础上,首次系统地提出了“七有”目标。新时代十年来,我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10亿人,人均预期寿命从74.8岁增长到78.2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