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纲领性文献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纲领性文献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下称《决议》),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三个历史决议。我想围绕《决议》讲五个问题:第一,制定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必要性及其主要特点;第二,党的百年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科学定位;第三,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第四,准确把握党百年奋斗历史意义的内在逻辑;第五,深刻领会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

一、制定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必要性及其主要特点

(一)制定《决议》的必要性

1.“三个需要”

《决议》序言中提到了“三个需要”,这就是制定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必要性。

第一,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取得了重大历史成就和很多成功经验,在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关键节点上,我们需要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智慧,更好地前进。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重要节点上都需要作盘点,看看过去做得怎么样,未来怎样做得更好。所以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宏观上来讲,在建党百年这样一个历史条件下作总结,是很有必要的,这是推动未来发展的“加油站”。

第二,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到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的需要。在政治上我们要有高站位。怎样才能使党更好地团结一致向前进?必须强调政治领导核心的作用。

第三,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高全党斗争本领和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从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工作布局方面去考虑、部署的。现在我们特别强调党的自我革命,这是党建的一个核心内容。强调自我革命,就是强调主动担当,就是强调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刀刃向内、刮骨疗毒是需要勇气、需要境界的,所以自我革命也强调一种境界,是一种历史主动精神。

在“三个需要”中,哪一个最关键?当然是第二个,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只有做到“两个维护”,才能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了解了这个关键,我们就能明白“两个确立”,“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的极端重要性,即“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理解了这个“决定性意义”,就能够理解“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之间的关系。

“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是什么关系?应该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最重要的政治成果,就是“两个确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航向。只有充分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才能真正从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上做到“两个维护”。

2.历史根据

党历来高度重视总结历史经验,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我们可以知道,中国共产党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成长壮大的。毛泽东同志曾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可见总结经验的重要性。

在党的历史上,第一、第二个历史决议都发挥过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即第一个历史决议,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和行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为什么要制定这个决议?这要从1937年11月王明回国说起。王明在1931年1月召开的六届四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实际上主持中共中央的工作。由于缺乏实际经验,他犯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给党和中国革命造成严重损害,红军不得不进行长征。长征胜利后,国内形成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良好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王明作为共产国际的代表回国,企图取代毛泽东同志。当时党内还没有对历史进行总结,没有意识到当初打败仗的本质是因为王明等人犯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王明回来后就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他不从中国实际出发,照抄共产国际的经验,把党内弄得十分混乱。于是中共中央派任弼时同志到共产国际汇报了党内的思想争论,接着任弼时同志就接替王稼祥同志担任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与此同时,王稼祥同志回国,传达共产国际的指示和季米特洛夫的意见:中共一年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尤其是朱德、毛泽东等领导了八路军,执行了党的新政策,政治路线是正确的;中共在复杂的环境和困难的条件下,真正运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中,要以毛泽东为核心解决统一领导问题,中央领导机关要有亲密团结的空气。

为了总结全国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确定党在抗战新阶段的基本方针和任务,解决党内一度出现的右倾错误,统一全党的认识和步调,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扩大的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它正确地分析了抗日战争的形势,规定了党在抗战新阶段的任务,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进行了全面的战略规划。它基本上克服了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右倾错误,进一步确定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统一了全党的步调,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迅速发展。

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深刻地论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尖锐批判了主观主义作风,号召全党注重调查研究,树立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作风。1942年春,全党普遍整风运动开始。通过一段时间集中而有针对性的学习讨论和对错误路线的深入批判,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对党的历史特别是党史上的路线是非有了比较统一的认识。这样一来,起草一份“历史决议”,彻底解决党的历史问题的时机也就成熟了。

1945年4月20日,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原则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个决议以毛泽东1941年写的《历史问题草案》为蓝本,并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从1944年5月开始起草。由任弼时主持,成立了有刘少奇、康生、周恩来、张闻天、彭真、高岗、博古参加的党的历史问题决议准备委员会。起草工作历时一年,数易其稿。后来由毛泽东直接主持并多次修改。在六届七中全会期间,党的许多高级干部参加了历史决议的修改和讨论。此外,还提交出席七大的各代表团讨论。历史决议凝结着全党的经验和集体的智慧。

这一决议总结了建党以来,特别是党的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这一段党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教训,统一了全党的认识,增强了党内团结,为党的七大胜利召开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后来中国革命能够发展得比较顺利,与确立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密切相关。而毛泽东思想这一指导思想的确立又得益于对历史问题的正确总结,这就是第一个历史决议在党的历史上的作用。

第二个历史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形成于改革开放新时期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历史转折之中。1978年5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思想坚冰逐渐融化,中国的政治生态开始发生振奋人心的变化。11月10日至12月15日,党中央召开工作会议,邓小平同志在闭幕会上发表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历史地设定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的框架和方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决策,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帷幕。但与此同时,党内也存在一些对新的路线方针政策、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问题的错误认识。特别是如何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功过和毛泽东思想,更是成为党内外、国内外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政治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党中央认为,要顺利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完成拨乱反正,必须正确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所走过的道路,全面总结这一时期的历史经验,并对一些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以分清是非,统一思想。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同志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长篇讲话。他指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这四项是: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979年11月,在邓小平同志亲自主持下,《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小组成立。邓小平同志多次召集起草组开会,对起草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提出起草历史决议要突出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一最核心的“中心的意思”。第二个历史决议的起草过程也是集思广益、发扬民主的过程,全党有四千多人参与讨论,决议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修改才完成。1981年 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这一历史决议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前党的历史,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从国际上看,1980年8月,邓小平同志接受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的采访,对方直截了当地问,以后还会不会把毛泽东同志的画像挂在天安门城楼上。邓小平同志明确表示,永远要保留下去。这表示中国会一直坚持毛泽东思想。这一表态在全世界报道后,产生了积极的反响。

了解了制定前两个历史决议的历史根据,及它们在党的历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我们就能理解在今天起草、制定第三个历史决议有很强的历史自觉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决议》的说明中指出:“现在,距离第一个历史决议制定已经过去了76年,距离第二个历史决议制定也过去了40年。40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大大向前发展了,党的理论和实践也大大向前发展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既有客观需要,也具备主观条件。”

“客观需要”,就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我们需要一个权威的解读,留下重要的历史评价;“主观条件”,就是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顺利、党在理论上更加成熟的情况下,我们有良好的条件和足够的能力去作一个总结。

(二)第三个历史决议的主要特点

第一,聚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决议》的说明中指出:“我们党已先后制定了两个历史决议。从建党到改革开放之初,党的历史上的重大是非问题,这两个历史决议基本都解决了,其基本论述和结论至今仍然适用。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党的工作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但总体上讲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是顺利的,前进方向是正确的,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基于此,这次全会决议要把着力点放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上,以推动全党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促进全党的进一步团结,增强开创未来的信心和斗志。

第二,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决议》从十三个方面概括了这些成就。从字数和篇幅来看,《决议》一共有三万六千余字,其中,第四部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就用了一万九千余字。

第三,对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评价注重同党中央已有结论相衔接。关于党的十八大之前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前两个历史决议、党的一系列重要文献都有过大量论述,都郑重作过结论。历史决议是经过全党讨论通过的,具有权威性,并且都经得住历史检验,不会轻易改变。另外,在各种周年庆祝大会,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各个领导人诞辰纪念大会,如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党的领导人也都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都作出过科学、客观的评价和总结。《决议》坚持这些基本论述和结论,跟党中央的一些评价相衔接,体现了对待历史问题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二、党的百年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科学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党百年奋斗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议》将百年党史按照四个历史时期作出概括总结,提出了每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伟大成就、理论成果,进一步阐明了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明确党的百年奋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科学定位。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决议》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

“社会条件”首先是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有些国家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怎么可能获得良好发展?用大历史观来考察,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首都被侵略者占领过三次,第一次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第二次是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耀武扬威地在紫禁城阅兵;第三次是1937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沦陷,日本侵略者发动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一个国家的首都,在这一百年间,平均每三四十年就被占领一次,这个国家有什么地位?这个民族有什么尊严?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就不一样了,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七十多年,没有哪个国家敢像从前一样欺负我们。广大人民群众成为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成为了自己的主人,这就是根本社会条件。

我们是怎样创造这个条件的?《决议》在论述四个历史时期时把每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都列到了前面,把每个历史时期面临的主要矛盾都突出了出来。历史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完成了这些主要任务,解决了主要矛盾,所以创造出了根本社会条件,实现了伟大飞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什么样的飞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过去中国人民曾经被西方列强污蔑为“东亚病夫”,现在中华民族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已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要完成这一主要任务,就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发扬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精神,改变新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曾感慨:“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经过近30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基本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定位是什么?“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政治前提;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就是制度基础。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定位是什么?“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此,党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不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还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是一个伟大的创举。马克思并没有探索出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的道路,但我们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制度充满生机活力,使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定位是什么?“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如今,我们的制度愈发成熟、完善,这就是“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在抗疫过程中,很多小区被封闭,但居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都能得到保障,靠的就是“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党在建设过程中强调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这是一种主动作为的精神,是“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的体现。

三、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

《决议》七次提到“飞跃”,其中三次是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阐述是《决议》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重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是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有了第一次,按说后面的两次应该是第二次、第三次,但《决议》却没有这样表述,而是用了两个“新的飞跃”:“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为什么这样表述?这里面有一个理论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是否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决议》主要强调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这次飞跃中,没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进去,而是把它作为第二个新的飞跃,这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为了突出它的重要性,才没有表述为第二次、第三次飞跃。

《决议》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很好理解,因为它关乎当代中国新发展,是对当代中国问题的回答,是对之前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升华,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从回答时代课题来讲的。现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在丰富发展。虽然和平发展还是时代主题,但国际上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民粹主义、霸权主义、保守主义、单边主义还在不断地干扰这个世界。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等,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纪之问。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是思想形成的机理有了新内涵。讲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时,我们强调一个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讲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强调两个结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为什么强调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有深意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必然是中华文明的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本土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先进思想是由国外传进来的,如果二者不能有机融合,文明的复兴能有根基吗?建党百年来,我们不断地实现二者的融合,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善于用典,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了很多治国理政智慧。

另外,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相通之处,这让二者的结合有了天然基因,或者说重要条件。中国古语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不就是唯物论吗?儒学从本质上讲也是唯物的。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这就是唯物论的观点。虽然古代中国还有唯心论、二元论等,但唯物论是占主体地位的。再有,中国古语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中医里有辨证施治,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立统一规律有相通之处。中国古语讲“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是我们现在提出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文化根基。中国古代有大同社会的理想、天下为公的情怀,这与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有相通之处。

基于以上这些相通的文化元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结合能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深厚的文化根基。

二是思想主题有了新发展。过去提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时代课题时,主要强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决议》中又增加了两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如果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方向、理论、旗帜、道路,那么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是战略目标。现在,海洋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体育强国等一系列强国目标的确立,使得我们前进的目标和方向更加明确,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主题更加丰富。

为什么强调“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从党建问题开始考虑的,讲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最后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党的建设方面又有了很多重要的理论发展成果。比如强调党的全面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是因为过去,在有些地方和领域,党的领导出现了弱化、软化、虚化甚至被边缘化的现象。我们深刻认识到光喊口号,没有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保障是不行的。所以现在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我们不仅在理论上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实践上也有突破。

在党的自身建设方面,有了很多新的建设,特别是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在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方面,我们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突破,所以《决议》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时代课题中凸显了这一点。

三是核心内容更加丰富。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中都强调了“八个明确”,《决议》对其进行了发展,提出“十个明确”。原来的第八个明确包括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两方面内容,在“十个明确”中被分成了两个,即第一个明确和第十个明确:“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另外,增加了“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际上就是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纳入到基本经济制度中,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内容,在《决议》里被单独提了出来。

怎么理解“十个明确”?理论是用来指引方向的,就像我们平时开车用到的导航。想要发挥好导航的作用,就必须具备一些条件。首先,开车要有驾驶员,驾驶员要有驾驶技术,有驾驶证。如果把国家发展比作汽车驾驶,只有中国共产党有资格、有能力把握方向盘。然后,明确目的地。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后,导航规划路径,过几个红绿灯、拐几个弯,是走高速、还是乡间小路?这就是我们的道路选择,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另外,汽车行驶需要发动机,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动力是阶级斗争;现在,我们的动力是改革。车子上路不能随便开,必须遵守交通规则,而这个规则就是制度、法治,所以依法治国是保障。发动机得烧汽油,油不满,动力就不足,汽油对于汽车就像经济基础对于国家。车子是否结实就像我们能否通过强军保证国家安全。同时,开车也需要外部环境,如果遇上风雪天、大雾天,高速路封等,我们必须要谨慎驾驶,这就像国家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最后,驾驶员不能疲劳驾驶,更不能酒驾,要时刻保持警醒,这就像党一直强调的自我革命。

四是理论定位有了新高度。《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过去讲的中国精神,一般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精神作出了新的概括——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这四个伟大精神就属于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当然,中国精神中还应该包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坚持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才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虽然初心和使命的提法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才有的,但通过对党史认知的深化,我们可以确定党在成立之初就具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价值追求。这种崇高的品德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谓谱系,就是一个同根同源的庞大系统,如同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为什么能发展成一个谱系?因为它内容非常广泛,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并且在时间上从来没有间断过,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若干种精神诞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有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有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劳模精神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探月精神等。

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所以严肃界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包含的精神,是因为各地对总结归纳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热情很高,但如果挖掘得不好,或将一些历史影响较小的精神纳入谱系,会造成碎片化、庸俗化的问题,不利于发挥精神力量的作用。

四、准确把握党百年奋斗历史意义的内在逻辑

《决议》从五个方面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人民命运: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道路选择: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理论创新: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世界影响: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自我革命: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决议》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意义的概括,既立足中华大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关系,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世界社会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贯通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在历史逻辑层面,《决议》对党在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奋斗都有权威、深刻的定位,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善于把握历史主动,分析主要矛盾,明确主要任务,走历史必由之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在理论逻辑层面,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理论创新的过程。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相互作用,理论引导实践发展,实践发展又促进了理论创新。

在实践逻辑层面,党通过理论指导在实践中找到了正确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世界经济的排名在十名开外,现在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一个大国,民族众多,能保持稳定发展相当不易。

我们通过“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的实践,来体现中国对“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贡献和中国的发展优势。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要回到汉唐盛世,而是要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就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怎么来实现上述五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就是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第一,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总人口加起来都没有中国多,所以中国如果实现现代化,将改变现代化的世界人口版图结构。这是中国现代化对世界的贡献。第二,我国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们的现代化不像一些国家两极分化,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多方位的共同富裕。它不是平均主义,也不是劫富济贫,必须继续贯彻按劳分配。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是共同奋斗。因为如果搞平均主义,那么懒惰的人就老想着坐享其成,是对能干的人的剥削。第三,我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从党的十九大提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可以看出,我国现代化的各个方面是相互协调的,特别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相互协调。第四,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点特别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决议》总结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历史成就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仍然是一个明显短板,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各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呈高发态势,成为国土之伤、民生之痛”。这种说法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的紧迫性。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建立了相应的体制机制和法治保障。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光是一个理念,要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成果。第五,我国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帝国主义国家靠殖民掠夺实现现代化,中国不可能走这条路,所以我们的现代化有自己的特征,就是走和平发展道路。

总的来说,五大历史意义既各有鲜明指向,具有特殊地位,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具有内在逻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性质宗旨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根本目的。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为世界谋大同,是中国共产党的强烈使命和责任担当,是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自然延伸。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意义的重要内容和崇高价值。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重大成就,必须把自己建设得坚强有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党的百年历史也是一部党的自身建设史。锻造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中具有根本保证作用。

五、深刻领会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

《决议》从十个方面概括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决议》强调:“治理好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党的领导,重点是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并把统一领导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建设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第二,坚持人民至上。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和血脉。党之所以有力量,就是因为她为人民谋幸福,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决议》强调,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党如果代表某个集团的利益,这个集团势力越来越大,肯定会尾大不掉,侵害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现在反对垄断、限制资本的无序扩张是有针对性的,都是为了维护群众利益。

美国总统选举,两党背后肯定都有权势集团支持。为什么美国枪支泛滥,政府控制不住?步枪协会、军火商的利益太大了。如果限制了他们,选议员就选不上了,总统也别想当了。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内形成了特权阶层。老百姓觉得苏共不代表他们的利益了,所以当苏共垮台时,他们觉得无所谓。脱离群众是最大的危险,所以我们党强调必须密切联系群众。

密切联系群众在党的历史上有很多种提法,毛泽东思想中的群众路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所有这些都强调了人民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种表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观念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结合起来,让大家感受到人民的主体地位。一些西方势力想搞乱中国,他们的一个图谋就是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比如,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多次攻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治制度,称要把中国人民的希望和梦想同中国共产党的希望和梦想区分开。对这样居心叵测的人,我们要坚决予以反击。所以,央视国际锐评点名斥责蓬佩奥,说散播“政治病毒”的蓬佩奥正把自己变成人类公敌。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

第三,坚持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所以,我们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什么党遇到挫折时都能与时俱进,迎来新的转折?就是因为善于理论创新,解决新问题,回答时代之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是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的结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不断对其进行创新,这样才能使其成为能够指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科学指导思想。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理论创新、实践创新,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第四,坚持独立自主。《决议》指出:“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坚持独立自主,我们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自力更生,靠独立自主取得革命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中苏关系恶化的情况下,我们靠独立自主研制出“两弹一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走向世界,强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把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有机统一起来,引进外资、技术。正是因为独立自主,具备了一定的实力,才能让外来的资金和技术为我们所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更加意识到坚持独立自主的极端重要性。面对西方在一些核心、关键技术上的打压,我们必须自立自强,自主创新。

《决议》强调:“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我们才能既虚心学习借鉴外国的有益经验,又坚定民族自信和自尊,才能把发展和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第五,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成功,建立在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基础上;在之后的三个历史时期,我们能取得伟大成就,建立在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我们今天强调的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最核心的是道路自信,它指引了我们前进的方向。理论自信也很重要,它必须联系实际,跟实践结合才有意义。制度自信是道路自信的一个重要内容,实际上是保证我们始终走在正确道路上,制度就像路上的红绿灯,它的规则只在道路上发挥作用。如果在教室里安红绿灯,就起不到作用了。所以制度只有在道路运行过程中才能发挥作用。文化自信是走好中国道路的精神力量,服务于道路,对增强信心和文化底蕴非常重要。从本质上讲,最重要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有了这样的自觉性,我们就知道该走什么路,不该走什么路。

《决议》强调,“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近代中国为什么落后?邓小平同志认为,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所以封闭是发展不起来的,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当然,也不能像有些社会主义国家一样,改旗易帜,走资本主义道路。照搬别人是不行的,改旗易帜只能是一条邪路。

第六,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与世界的联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讲,我们有天下为公的世界情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有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以及跟世界的广泛联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尽管中国的经济比较落后,我们还是力所能及地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施予援助。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世界情怀。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仍然是出于胸怀天下的情怀。

《决议》指出:“只要我们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不依附别人,不掠夺别人,永远不称霸,就一定能够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

第七,坚持开拓创新。开拓创新包不包括前面提到的理论创新?当然包括,但理论创新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上来讲的,开拓创新的范围更广,既有理论也有实践。

比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一项实践创新,当然也是一个理论创新。在科技方面,如果不积极创新、自立自强,那么关键技术永远要受制于人。改革开放是怎么实行起来的?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办特区。这在过去没有经验,有不少人为此担心,所以邓小平同志一锤定音,说“必须要杀出一条血路来”。这不就是创新吗?无论是实践、理论、科技,还是文化、制度等各个方面,我们都要创新。

《决议》指出:“只要我们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要求,勇于推进改革,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

第八,坚持敢于斗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的百年历史中非常重要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忧患年代,成长在艰苦斗争的环境中,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发展壮大,走过的每一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研究党史可以知道,党在百年历史中经历过十几次大的磨难,平均七八年就有一次。例如,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致使近6万名中共党员最后只剩下1万多人。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经历了抗美援朝、中苏关系恶化,还有非典、新冠疫情。面对些磨难,我们都挺过来了,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敢于斗争,能够抓住历史机遇。

第九,坚持统一战线。《决议》指出:“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把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称为“三大法宝”。今天我们仍然要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处理好各种关系,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

第十,坚持自我革命。《决议》指出:“党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其奥秘就在于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

《决议》强调:“只要我们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就一定能够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以上十个方面,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根本遵循。

责任编辑:张哲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