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内生动力:锻造更加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作为一个拥有百年发展历程的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490多万个基层组织的执政大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大无畏的政治勇气,带领中国人民迎难而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伟大斗争奠定了基础、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方向、赋予了动力。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四大考验”与“四大危险”不但没有消退,还有更趋复杂的表现。如何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以斗争精神引领自我革命,走好“新的赶考路”,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与之展开斗争的紧迫性、艰巨性、必要性都对执政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虽然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态展现新气象,但是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部分党员、干部仍然存在思想、行为上的不适应、不配合,消极腐败现象依然易发多发,党内仍然存在个人主义、宗派主义、码头文化等不良作风,党组织软弱涣散、管理监督缺位等问题和挑战。针对这些老问题和新问题,就必须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勇于面对各种各样的“拦路虎”“绊脚石”,随时做好进行伟大斗争的准备;真正在实际工作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斗争意志,当严峻形势和斗争任务摆在面前时,骨头要硬,敢于出击,敢战能胜;践行初心使命,为国为民谋利益。
可见,在党建领域,在反腐败斗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作风建设方面的斗争不但绝不能松懈,还要更加以持久战的精神去推进。
综上,下一步国家“强起来”必然面临伟大斗争、中国的和平崛起必然导致伟大斗争、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必然呼吁伟大斗争,躲不过,绕不开,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必须充分认识新时代为什么需要斗争,并永葆敢于战胜任何困难而不为任何困难所压倒、敢于同任何强大敌人作斗争而不为任何强大敌人所吓阻的志气、底气、骨气,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切实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凝聚力量,才是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取得新的伟大胜利的正确态度和做法。
三、新时代怎样进行斗争
(一)新时代需要进行斗争的领域
1.必须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腐败问题会对党和国家事业造成严重危害。腐败会产生阻碍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侵蚀党的健康肌体、割裂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以及践踏社会公平正义等消极后果。
打铁还需自身硬。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展反腐败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能够收获这样的成绩,关键在于党始终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并决心在之后的反腐之路上坚决与重点领域、群众身边的腐败行为作斗争,坚决与作风上的“腐败”现象作斗争,坚决与利益固化现象作斗争,依靠制度建设最终夺取反腐败斗争的彻底胜利。
2.必须与破坏法治的行为作斗争。首先,破坏法治的具体行为体现在少数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干部司法、徇私枉法,利欲熏心、贪赃枉法,不屑学法、心中无法;个别执法人员执法不严破坏了法治的严肃性和公平性,粗暴执法破坏了人民对法治的信任和期待;社会上暴力恐怖、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黑恶势力的违法犯罪活动,以及新型网络犯罪活动和民生领域的犯罪活动。
其次,打击破坏法治的行为是维护与保障人民切身利益的紧迫任务,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客观要求。
最后,落脚到如何打击破坏法治行为的实践路径,必须汇聚党的领导、“关键少数”、群众路线、斗争策略之合力,在巩固法治中国的政治保障,推进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发扬“枫桥经验”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打击破坏法治行为的斗争,研究将常规治理与专项斗争相结合的实操经验等方面下功夫。
3.必须打好反分裂斗争主动仗。分裂活动是危及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毒瘤”,而开展反分裂斗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也是保障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由此,我们应积极借鉴国际社会反分裂斗争的有益经验,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完善反分裂斗争的法治建设,扎实做好反分裂的军事斗争准备,增强综合国力,强化中华文化认同,有效应对国际势力的干涉,以全方位的发展助力反分裂斗争取得胜利。
4.必须战胜重大自然灾害、流行疾病等。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然灾害多发,易出现发生强度大、频率高以及造成严重经济社会损失的各类灾害。新时代我们必须继续保有同自然灾害、流行疾病不懈斗争的必然逻辑,面对众多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依旧需要发扬斗争精神,坚持底线思维、多方协同、以防为主、改革创新,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进而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给社会生活带来的严峻挑战。
5.必须坚决开展反霸权主义斗争。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直面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反霸权主义是中国外交坚守的一贯宗旨。新的历史条件下霸权主义呈现出的干涉他国内政,策动“颜色革命”,奉行单边主义,危及国际秩序,实施保护主义,漠视他国利益的新的特点,决定了反对霸权主义,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仍将是中国外交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对此,我们必须坚持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坚持党对外交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积极探索反霸权主义斗争的实践创新,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6.必须做好国防安全、军事斗争准备。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不能以为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世界就没有战争风险,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树欲静而风不止”,认清国家安全形势,夯实军事保底手段是国家发展长久之计。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就需要在强化战斗队思想、坚持战斗力标准、深化战争和作战筹划、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等方面下功夫。
(二)新时代如何做到科学斗争
斗争策略、斗争艺术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对每一种现存事物的理解中,既包含对现存事物肯定性的理解,又包含对其否定性的理解,具有革命性和批判性;是正确认识事物形成发展过程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一个循环往复并不断深入的过程;其中既要有方法,又要有策略。
1.顺应时代走向,突出斗争重点。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和辩证思维方法来认识问题,是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武器和方法论原则。只有正确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才能更好地推动工作。顺应时代主旨要求,解决前进中最突出的问题,抓大放小,体现针对性,才能最有限度地体现斗争的效能和作用。
2.把握辩证思维,凝练斗争策略。斗争的策略、方法是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而制定、运用的。实施怎样的斗争策略是革命斗争的重要问题,要根据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形势不断总结凝练。
3.运用系统观念,讲求斗争艺术。斗争不是简单的争斗,不能蒙头蛮干、闭眼冲前,而是要讲方法、讲统筹。要运用系统观念,善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要根据形势需要,把握时、度、效,及时调整斗争策略。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4.突出依靠力量,巩固斗争基础。“人心齐,泰山移。”斗争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首先,斗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做到斗争为了人民,斗争依靠人民,把人民作为开展各项斗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斗争的根本方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主要表现为党领导人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直面斗争、敢于斗争;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开展斗争,提高斗争本领。最后,斗争的根本保障是党对各项斗争的直接领导。党的领导是各项事业稳步前进的根本保障,斗争也不例外。无论是斗争方向,还是斗争原则、斗争策略等,都需要党的领导提供根本保障。
5.适时调整策略,更新斗争方法。斗争本领的养成与培养是一项复杂、持久的系统工程,要因时因地做出适度调整。如中国共产党开展思想领域的斗争从未停止,在确保不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基本原则下,不断调整斗争方法策略。
(三)新时代增强斗争本领遵循的原则
1.在加强理论水平、夯实理论功底中发扬斗争精神。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夯实伟大斗争的思想根基。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始终保持高度革命自觉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思想理论根基。顺利推进新时代伟大斗争,必须在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上下功夫,夯实伟大斗争的思想根基。
2.在加强信仰追求、践行初心使命中发扬斗争精神。只有加强党性修养、捍卫价值追求,为党的最高理想奋斗终身的人,才能真正把稳斗争方向、永葆斗争精神。
3.在增强忧患意识、敢于担当中发扬斗争精神。不破不立,增强忧患意识,才能树立斗争意识、永葆斗争精神。毛泽东同志提出“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文明进程中始终“安不忘危、存不忘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担当气魄才能始终保持知难而进、坚忍不拔、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才能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
4.在深入调查研究、加强艰苦奋斗中发扬斗争精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加强实践锻炼,磨砺斗争精神。党员干部,尤其是青年党员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不辱使命”。只有投身伟大实践,才能掌握斗争规律、永葆斗争精神。
5.在顺应历史发展、汲取历史经验中发扬斗争精神。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只有坚持历史思维、汲取历史经验,才能丰富斗争方法、永葆斗争精神。
6.在把握斗争策略、提高斗争的效率中发扬斗争精神。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
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铸就与涵养的宝贵精神品质,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培养、不断运用,更好地掌握这一克敌制胜的重要武器。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李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