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习近平总书记学国学(2)

摘要:国学中的古典名句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中闪耀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光芒,尤其是所引用的古典名句,寓意深邃,生动传神,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和巨大的精神鼓舞,也折射出总书记对于治国理政的深邃思考和宏大韬略。

三、“致广大而尽精微”

2021年12月31日,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我们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致广大而尽精微’。”习近平主席的这段话讲得非常鼓舞人心。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充满惊涛骇浪,这些艰难险阻包括国内与国际两个方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保持自己的战略定力,按照自身的现实情况,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致广大而尽精微”出自《礼记·中庸》。《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知方法。

到了宋代,一些学者将《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中庸》记载,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这句的意思是说,伟大啊,圣人之道!浩瀚无边,生养万物,与天一样崇高;充足有余,礼仪三百条,威仪三千条。这些都有待圣人来实行。

那么,哪些人是圣人呢?我觉得是那些被称为君子或者贤人的人。《中庸》中对君子有一个描述:“尊德性而道问学。”也就是说,君子既要尊重与生俱有的善性,又要经由学习、存养发展善性。“致广大而尽精微”是说君子除了能在大的事情上处理得很好,还能尽心于精细微妙之处。“极高明而道中庸”是说君子在为人处世上已经达到非常高明的境界,但他又非常遵循中庸之道。我想,这就是那个时代的君子对人生的定位。

“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现代启示:对国家治理来说,“致广大”着眼于全局和大处,是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尽精微”着眼于小处和细节,强调埋头实干。我们要将两者结合起来,使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避免把“致广大”与“尽精微”割裂开。比如,有些人擅长“致广大”,但细的东西做不了;还有些人只注重小的东西,不太注重大的东西,这类似于“盲人摸象”,只得局部,不见整体。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要把“致广大”与“尽精微”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取得好的效果。

四、“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

2022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也是党和人民最殷切的希望。”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出自元朝诗人范梈的《王氏能远楼》。范梈在这首诗里写道:“游莫羡天池鹏,归莫问辽东鹤。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请君得酒勿少留,为我痛酌王家能远之高楼。醉捧勾吴匣中剑,斫断千秋万古愁。沧溟朝旭射燕甸,桑枝正搭虚窗面。昆仑池上碧桃花,舞尽东风千万片。千万片,落谁家?愿倾海水溢流霞。寄谢尊前望乡客,底须惆怅惜天涯。”此诗立意高远,气势酣畅,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变幻的感慨,并表达了一种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范梈(公元1272年—公元1330年),字亨父,一字德机,人称文白先生,清江(今江西省樟树)人,与虞集、杨载、揭傒斯并称为“元诗四大家”。他出身贫寒,自幼丧父。在小时候,他的母亲教他读书认字。范梈天资聪明,喜欢读书,并且用功数十倍于人。范梈在36岁那年被朝中大臣推荐为翰林院编修。后来,他升任海北海南道廉访司照磨,所到之处,兴办学校,教育民众;且不畏艰难险阻,巡查遍及海南各个偏远地方,亲自审查案件,洗刷了许多沉积多年的冤假错案。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范梈的母亲病重,他回到家乡照顾母亲。但遗憾的是,这一年,范母病亡,范梈抑郁成疾,于次年病逝。范梈一生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生活朴素,有君子之风。另外,他在诗歌和书法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我们从范梈的为人、为官能看出,他的道德品行良好,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来具体看一下“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这句诗。范梈说,人的一生,不论大事小事都应该自己去努力实践,方能有所作为。当然,在现实中,我们做的许多事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积跬步才能至千里,只有经过长久积累,才能达到非常高的层次,进入一个宽广的世界。

这句诗给了我们三点启示:一是在人生中,我们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做事情,尤其是年轻人更要依靠自己,要有自己的主见。二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地做事,并且要不断超越自我,开拓人生新境界。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一部分人可以踏踏实实一段时间,但时间长了,就不能坚持了。所以,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还要有韧性和常性。三是只要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踏踏实实,并持之以恒地做事,就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新时代是一个努力奋斗的时代,是一个值得勤勤恳恳工作实现自己愿望的时代。年轻人只要以积极正确的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积极正确的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

五、“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

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引用古语“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着重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直重视要尊崇历史、研究历史,确立历史思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史书是用来宣明治理天下的原则与方法的。在上面一段,我们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确立“历史思维”。什么是历史思维?历史思维就是将人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贯通起来思考问题的根本方法和总体视野。历史思维最典型的特征是时间与变化,也就是在时间的流变之中来观察各种事物、现象。可以说,历史思维是中华文化非常重要的特征。同时,我们党也非常重视用历史思维来思考现实问题。

毛泽东同志在《论新阶段》中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同志将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的重视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同样非常重视历史思维。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敬畏历史、敬畏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为历史和考古工作者开展研究、学习深造、研修交流提供更多政策支持。”

下面我们来看“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这句话的来源。“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 出自《南齐书目录序》。《南齐书》是记录南朝萧齐一代的正史作品,总编撰是齐高帝萧道成之孙萧子显。这本书流传到北宋的时候,曾巩等人作了校订工作,并作《南齐书目录序》。

《南齐书》的总编撰萧子显,字景阳,是南朝梁代的史学家。萧子显虽然是齐高帝萧道成的孙子,但是他生活的时代发生了朝代更迭。梁朝的帝王并没有因为萧子显是前朝的王孙就轻视他,反而授予了他非常高的职位。萧子显从小特别聪明,工于作文。梁朝建立后,降封宁都县子,历任太子中舍人、国子祭酒、侍中、吏部尚书、吴兴太守。由于《南齐书》是南齐王孙萧子显编撰的,所以其历史价值和历史真实度还是非常高的。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