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理论网:科学社会主义对培养时代新人的意义阐释

中国理论网:科学社会主义对培养时代新人的意义阐释

摘要: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理论核心,包括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未来社会人的自由发展等基本原则。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培养时代新人的理论之基。时代新人是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成长起来的群体。科学社会主义为阐释时代新人的科学内涵提供了理论指导,回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时代命题,也为如何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理论基础、发展方向和实践之策。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时代新人;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1]科学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上创立的,创立170多年以来,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性飞跃,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得到极大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深化和发展,回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时代课题,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作出了全方位的原创性贡献[2]。

一直以来,“培养什么样的人”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追寻的时代命题,回答这一主体之问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学社会主义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马克思恩格斯在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中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未来社会人的自由发展、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等[3],其中以实现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的自由发展和全面解放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理论指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4]时代新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和推动者,具备爱国、自信、担当、奋进等优良品质,也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和道德品质,是全面发展的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概念,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目标。科学社会主义阐明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为阐释时代新人的科学内涵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如何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理论之基、发展之道和育人之策。

一、时代新人的科学内涵

“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面临的根本问题,从“四有新人”到“时代新人”,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对人才培养的定位和革新,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回应和创新。何为时代新人?从“时代”来看,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改变着世界,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也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面临着新的人才挑战。马克思指出,“只有改变了环境, 他们才会不再是‘旧人’”[5],如今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人”既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旧人”转型,也是新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能够应对时代发展的“新生代”。从“新人”来看,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在这个和谐社会中人能够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认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造就全面发展的人”[6],“新人”之“新”在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能够结合时代发展需要,运用新思维、新方法去培育新人才,培养出来的“新人”既是科学社会主义强调的“在劳动中改造他们成为新人”[7],变成“全面发展的人”,还是在现代教育体系培育出来的能够适应并促进未来社会发展的自由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用“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来阐释对时代新人的要求,什么样的人才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呢?从社会实践来说,人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时代新人既是每一个自然人,也是由自然人组成的社会健康群体。时代新人是中国共产党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总体概括,对“新人”在理想信念、精神状态、本领能力及道德品质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和标准[8],是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始终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前列[9]。具体而言,时代新人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拥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行动者。时代新人作为新时代的追梦者和圆梦人,需要拥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能够勇立时代潮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领域的开拓者和建设者。时代新人在社会实践中具有真本领和强能力,能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担重担、堪大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是时代新人的主力军和先锋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练就一身真本领。时代新人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够自觉进行道德实践,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感,能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科学社会主义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理论之基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了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并强调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10]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培养时代新人要立足于社会主义教育,着眼于社会主义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社会主义社会是培养时代新人的理想沃土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有个人自由。”[11]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社会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组织生产,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需要为生产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科学社会主义这两条基本原则阐明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需要,也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培养时代新人的制度基础和理论出发点,即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12]这一重要论述回答了什么条件下培养时代新人以及如何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命题,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培养时代新人的沃土,其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具备强大的优越性。不仅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制度情境,协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向发展,还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武装时代新人,在传承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时代新人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13]。人的全面发展是指,每个人既能获得和其他人一样的合乎社会各方面要求的人的全面发展,又能获得个人自身全面发展的条件。[14]《共产党宣言》中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5]。其中,“自由”强调作为主体人的有目的、有意识地去进行实践活动,而非受到压制或非自愿的;“全面”强调“人的一切属性”能够满足人的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16],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时代新人的应有之义。科学社会主义意义上的“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人支配物而不是物支配人,人和物的关系也是破解人类自身发展之谜的关键钥匙[17]。科学社会主义中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个体素质和能力的发展,而且是人与自然、社会等不同方面关系平等、自由、和谐地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阐述了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指出“社会主义社会要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一基本原则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必须要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统一起来。社会主义社会时代新人的培养不仅是每个个体自身的成长,还包括了人的发展与生产方式发展的有机统一。从这个角度说,科学社会主义赋予了时代新人更为丰富的内涵,科学社会主义中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学说为培养时代新人奠定了丰厚的理论基础。

(三)立德树人是培养时代新人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立德树人”思想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具体化。自古以来,我国就非常重视德行养成的重要作用,强调“以德为先”、“选贤任能”。许多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就在于人性失去了道德的约束,为谋求经济利益而破坏环境、为个人私利而损害人类安全、为满足物质欲望而突破道德底线。扭转这种不负责任、功利的价值观念需要教育发挥教化和熏陶作用,通过教育以道德涵养心灵,以责任塑造价值。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规定了我国教育的目标原则、实施路径、检验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18]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19]。时代新人是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才,不仅应具有优秀的科学素养,还应具备卓越的人文修养,是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为如何培养时代新人提供根本遵循。

 三、科学社会主义为培养时代新人指明发展之道

以人民为中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价值旨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增进人民福祉是高度统一的。实现高质量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基础在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21],培养时代新人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首要任务。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培养时代新人

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培养时代新人,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基本价值取向,致力培养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美好生活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就是要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之上,从现实人的实践活动出发,紧紧围绕人民福祉,遵循人的成长发展规律,通过系统科学的教育方式去培养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教育作为完善人的个性、影响人的道德品质的社会活动,关乎着人民的幸福,人们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培养时代新人,就是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从学前教育发展意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从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到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正加快推进,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学习型社会正在形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培养时代新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立场,是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的重要支撑。

 (二)坚持立德树人理念培养时代新人

科学社会主义提出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视社会主义道德观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时代新人的自觉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踏上新的历史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22],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关于社会主义道德观建设的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指明了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理念培养时代新人,就是要培养有着坚定理想信念、过硬的本领能力、良好的个人修养、开阔的国际视野、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立德树人是“立育人之德”与“树有德之人”的有机统一[2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育人观,使得“立德树人”有着全新的科学内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时代新人的培养过程是“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下,我国教育目标、教育任务更加明确清晰。

(三)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时代新人

马克思关注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在《资本论》中将共产主义社会描述为“自由人联合体”,他坚信这一社会是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级的、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24]。培养时代新人,就是要让每一个个体能够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就是要最终实现人类的全面解放。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时代新人,应当解放思想,尊重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变革束缚人创新思维发展的培育方式,以科学的方法激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深入挖掘每个个体的潜能,以促进个体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实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注入不竭动力。

 四、科学社会主义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育人之策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对人类未来理想社会进行了描画,旨在建立一个公正、平等和持续发展的社会。在这一社会中,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经济通过计划和公有制组织,以满足人民的需求和提高整个社会的福祉,作为现实的人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得到极大解放。就国际社会而言,当代资本主义面临着贫富分化、文化冲突、阶级对立等矛盾,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表现出强大的优越性。历史已经证明,中国的发展道路是正确的,科学社会主义拥有光明的前景和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精辟阐述和透彻阐释,以独创性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25],也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育人之策。

 (一)坚守初心,办好令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兴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26]。教育发展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回应社会发展需要。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教育质量的需求增加,期盼形式多样、更加灵活、更加公平的教育供给。从学前教育体系的改革,到改善高考选拔录取机制,以及高等教育阶段的双一流建设,教育系统的整体性改革都与人民的切身利益相关。什么样的教育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至少必须要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能够满足人的个性化发展需要。随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以教育现代化培养时代新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征程中的重要内容。教育改革的成败也在于最终是否让人民满意、是否真正回应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只有不断为人民提供优质、满意的教育,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才能够更好发展其他经济事业,改善人民生活,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二)以人为本,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马克思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27]。科学社会主义强调“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就是将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28]。培养时代新人,首先,应始终坚持遵循现实的人的学习成长规律,结合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优化教育内容供给,创新教育形式,更好地实施“五育并举”,提升教育质量。其次,“要强化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挖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激励’的潜力,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工作的真正主角”[29],同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培养时代新人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全面整合社会资源,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升“三全育人”实效。再次,应有效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拉近优质教育内容与学习者的距离,屏蔽劣质内容,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有效支撑。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不断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有力接班人,才能为新时代深化发展社会主义提供人才储备与智慧支持。

(三)放眼世界,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世界公民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世界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有机整体。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看,都得到进一步加强。新一轮科学技术变革深入开展,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人类在享受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所带来的便利同时,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破坏、文明冲突、恐怖主义等问题亦愈发凸显,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球通力合作、共同应对,其关键在于建立良好的全球治理体系,而实现共同治理的关键在人才。“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构想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延续[30],是马克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创新,这一理念内涵遵循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尊重了世界文明多样性,践行了马克思主义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这一强大理论内涵对培养能够正确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参与全球治理的人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培养时代新人,应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着眼世界发展全局,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培养胸怀天下与具备全球胜任力的世界公民[31]。一方面,应培养青少年的世界公民意识。人与自然、人与人共同处于一个有机体之中,作为这一共同体的一部分,人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发展自身的同时应该具备世界公民意识。另一方面,应提升青少年的全球治理胜任能力,提升其在国际与多元文化环境中有效学习、工作和与人相处的能力,以有效面对世界交往扩大加深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简介:李晓静,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助理;陈志勇,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

[2] 陈锡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创性贡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年第8期。

[3] 宋笑敏:《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视域下实现共同富裕研究》,《学习与探索》2022年第10期。

[4]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8] 邓志强:《“时代新人”的科学内涵、主要特征与培育路径——基于共青团工作视角》,《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1年第1期。

[9] 刘建军:《论“时代新人”的科学内涵》,《思想理论教育》2019年第2期。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激励高校师生砥砺前行》,人民网,http://edu.people.com.cn/GB/n1/2021/0425/c1006-32086988.html?ivk_sa=1024609v,2021年4月25日。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12]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

[1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14] 骆郁廷:《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6] 沈现斌、曾家华:《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及实践启示》,《理论视野》2022年第9期。

[17] 宋萌荣:《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与人的全面发展》,《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第4期。

[18]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19]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

[20] 沈尤佳:《党建引领 走好新时代经济体制改革道路》,《光明日报》2019年10月17日。

[2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

[22] 焦扬:《落实好实现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红旗文稿》2023年第13期。

[23] 王嘉毅、张晋:《立德树人的科学内涵与现实要求》,《中国电化教育》,2020年第8期。

[2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5] 康晓强:《习近平关于科学社会主义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年第1期。

[26] 陈建华:《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意蕴及其实践逻辑》,《南京社会科学》2023年第4期。

[27] 辛志军:《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核心——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28] 贺方彬:《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价值观》,《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6期。

[29] 陈志勇:《网络新媒体视域下以文化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体系中的应用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15年第12期。

[30] 陈钰、俞敏:《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到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构想的发展》,《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4期。

[31] 宋强:《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世界公民教育思潮的理路》,《教育学报》2018年第3期。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