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脑”“科技范”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有保障

“智慧脑”“科技范”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有保障

近年来,随着“智慧”的加持,传统种植业提质增效有了更多现代化解决方案,智慧农场等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加快推广,科技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立足我国国情农情,提出了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从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以来,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智慧农业相关内容做出规划。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强调,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

让人高兴地看到:随着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以及智慧农业快速发展。从曾经的农业生产,吃苦仿佛一种常态,到如今手机成了新农具、数据成了新农资……农业种植、管护、收割的机械化、智能化程度,超出很多人的想象。可以说,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从“靠天靠地靠简单劳动投入”的落后生产模式转变为“可感知、可控制、可预测”的智能化生产模式,不仅省时省力,而且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有保障。

数据是枯燥乏味的,但数据给出的信息却具有任何语言都无法替代的说服力。在政策助推下,我国聚焦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加快突破水稻机插机抛等薄弱环节,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3%,全国大田种植信息化率已超过21.8%。特别是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超过97%、90%和8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4%……不仅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已由跟跑为主转变为跟跑、并跑、领跑并行,科技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支撑引领能力显著提升,而且随着“藏粮于技”的深入实施,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真正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中国式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而智慧农业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方式,已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业态和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近年来,我国智慧农业虽发展较快,但总体还处于成长初期,尤其在特色作物种植等领域智能化进展还相对较慢,市场空间广阔。

展望未来,我们更应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为主攻方向,以破解智慧农业落地应用难点卡点为突破口,着力推进技术装备研发制造、应用场景打造、技术模式集成应用,全方位培育壮大智慧农业产业,为加快农业现代化提供新动能。具体来说:一方面要进一步巩固智慧农业发展基础,完善支持智慧农业发展政策制度体系;积极推动农业各类数据的整合运用,推进智慧农业稳定健康发展;探索建设智慧农业引领区,以点带面促进整体提升。另一方面要聚焦智慧农业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成套智能装备等领域短板,组织科研机构、创新企业等开展联合攻关,解决“卡脖子”环节和技术。尤其要鼓励农业装备企业、信息科技企业,积极进入农业智能化领域,开展各种试点试验,加快突破瓶颈制约,巩固好“三农”压舱石作用。(来源:宣讲家网)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