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质量强国建设(2)

摘要:加快建设质量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着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国际国内现实意义。

(4)以质量强国建设提升产业链韧性和自主安全水平

当下,国际上两种趋势、两种力量进入全面较量的关键阶段,中美从合作与竞争逐步走向战略僵持阶段,两国将在经济发展、政府能力、全球治理以及科技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博弈。这些新情况为我国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既坚持改革开放不能动摇,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自己,同时也启示我们——只有选择质量强国建设这一条路,我国才能获得更强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在国际竞争的大风大浪中“独善其身”。

面对中美之间存在的“脱钩”可能,以及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化逆风,建设质量强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将有力推动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打造自主、韧性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基础支撑。

4.我国已具备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客观条件

从1996年《质量振兴纲要》实施以来,我们已经连续发布了三版相关纲要,分别面临不同的实施背景,提出了有所差别的主要目标。

一是1996年的《质量振兴纲要》。其实施背景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企业依靠技术进步,改善技术装备水平,加强管理,推行科学管理方法,为提高质量打下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建设以及质量宣传教育,使全民质量意识和职工素质有了较大提高。质量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质量工作逐步走上法治化轨道,促使企业提高质量的外部环境正在逐步形成。但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总体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是:经过5至15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主要产业的整体素质和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使我国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跃上一个新台阶。

二是2011年的《质量发展纲要》。其实施背景是:全民质量意识不断提高,质量发展的社会环境逐步改善,我国主要产业整体素质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原材料、基础元器件、重大装备、消费类及高新技术类产品的质量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一批国家重大工程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商贸、旅游、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服务质量明显改善,覆盖第一二三产业及社会事业领域的标准体系初步形成。但质量发展的基础还很薄弱,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数量,忽视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现象依然存在。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建设质量强国取得明显成效,质量基础进一步夯实,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形成一批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形成一批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质量水平一流的现代企业和产业集群,基本建成食品质量安全和重点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的质量基础。

三是2023年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其实施背景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质量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质量强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效。全民质量意识显著提高,质量管理和品牌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质量安全更有保障,一批重大技术装备、重大工程、重要消费品、新兴领域高技术产品的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商贸、旅游、金融、物流等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产业和区域质量竞争力持续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效能逐步彰显,质量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贡献更加突出,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显著增强。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中国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质量强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到2035年,质量强国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更高水平。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近30年来,我国的质量发展已经有了明显进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客观条件更加扎实。

(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质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市场监管总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24个部门,共同完成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的编制工作。

2023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作为指导我国质量工作中长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掀开了新时代建设质量强国的新篇章,对我国质量事业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党中央将建设质量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加以实施,是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着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国际国内现实意义。

1.质量强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撑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剧烈的变化。从供给侧看,劳动力、土地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要素成本显著上升,低成本优势弱化,旧有发展动能不断衰减。从需求侧来看,相较显著扩张的供给能力,社会总需求长期疲软,内生动力还不够强。实际上,需求不足是表象,供需错配是实质,高质量供给能力的不足是抑制消费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原因。

质量既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支撑和抓手,也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薄弱环节和短板。质量强国战略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质量发展,通过提升产品、服务和工程质量,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扩大有效供给,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

目前,我国社会消费正在发生一系列新变化,个性化、多样化、差异性等成为新潮流,这对产品质量提出全新要求。推进质量强国战略,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有利于我国产品质量适应分众化、个体化消费的变化,提升产品的品质和档次,在设计上适应、功能上拓展、性能上提升、水平上提高,从而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需要。在供给和消费两端,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加快,既给产品设计和质量管理提供了新理念新计划新模式,又给企业成本管理和质量检测带来了新的动力和压力。

2.质量强国是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协同

质量是创新的基础和保障,创新促进质量提升。质量强国建设服务于创新驱动战略,具有规范和保障的作用。质量是现代工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为制造业生产提供技术手段,而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实验设计、创新成果的实践检验乃至新生产技术的定型,都需要标准、计量、检测等技术手段参与,这依赖于高精度的质量基础设施。可见,质量强国是推动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方面。

创新处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国家要通过创新助力质量提升,通过创新提升产品服务质量、产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助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质量创新也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普遍路径。质量强国战略是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协同,创新驱动战略则是建设质量强国的不竭动力。

3.质量强国是提升商业诚信、增进社会和谐、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有效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往,我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是供给短缺,是产品“有没有”的问题,也就是数量不足问题。现在,伴随着我国消费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消费结构也在发生深刻转变,发展型消费需求迅速增长。人们不再满足低端产品,越来越对产品和服务质量以及高质量生活充满期待,因此如今普遍面临的是产品“好不好”的问题。

应该看到,当前我国产品普遍缺少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质量基础比较薄弱,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尚不完善,质量安全事件屡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产品假冒伪劣、工程质量事故、服务效能低下等质量问题突出,产品质量整体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这些缺陷严重破坏了商业诚信环境,也影响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质量强国战略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然要求和根本方向。质量强国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动供给和监管质量水平提升,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使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举措,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