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 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 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论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⑪

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这是2022年8月6日拍摄的石峁遗址皇城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这是2022年8月6日拍摄的石峁遗址皇城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实践深入,从强调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再到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其中的“五位一体”。这不仅是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也带来了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五位一体”各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共同构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整体性战略规划和目标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建设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和发展提供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在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文化思想正是在继承发展党成立以来领导文化建设探索成果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和发展提供根本遵循。

2023年8月10日,观众在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博物馆参观。

2023年8月10日,观众在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博物馆参观。

习近平文化思想赓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了当代中国文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华,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发展新时代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在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推进文化自强,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在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在新的起点担起新的文化使命。文化的生命力源于创新创造,文化创新创造也是时代变迁、社会变革的先导,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特别是要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作者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责任编辑:翟婧校对:王静静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