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文旅市场创新彰显产业升级新活力

暑期文旅市场创新彰显产业升级新活力

新华社8月19日消息:今年暑期,文旅市场“热”力全开,新玩法、新产品、新业态层出不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游客对文旅产品的品质、体验感和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强。文旅行业积极顺应这一趋势,通过创新驱动实现产业升级,以更加多元、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彰显了产业升级的强劲动力。这种创新升级不仅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文旅体验,也为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image

这是7月11日晚在重庆市梁平区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拍摄的无人机表演。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文旅消费从标准化观光向个性化深度体验转型,是产业升级的显著特征。当前,游客更追求个性化、小众化、富有仪式感的深度体验。数据显示,今年暑假,新疆赛里木湖的“跳伞”和“帆船”搜索量暴涨600%,带动当地酒店热度上升476%,许多自驾游客选择在此多停留几晚,足见新奇体验对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的作用。贵州安顺凭借黄果树瀑布和蜡染体验出圈,黄果树机场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2.4倍,广东梅州、云南普洱等小城也成为游客青睐的目的地,相比一二线城市的人挤人,这些下沉市场为游客提供了身心放松的新选择。同时,旅游线路产品从标准化批量生产向个性化精准服务转型,北京一家旅行社的定制游业绩翻倍,暑期接到的订单是去年同期的3倍,游客更重视深入体验当地文化特色。这种转变,正是文旅消费升级的生动体现,标志着文旅产业从“流量为王”向“体验至上”转变。

“旅游+”跨界融合催生消费新业态,为文旅产业注入新动能。“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电影去旅行”等模式的兴起,有效串联起文旅、商业、交通等多元场景。贵州“村超”总决赛当日,榕江吸引省内外游客超18万人次,过夜游客超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8亿元;“苏超”带动江苏省暑期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近200%,形成“赛事引流+文旅变现”的良好模式。刀郎在山东临沂的两场演唱会吸引12万歌迷,拉动直接消费3.2亿元、综合消费4.6亿元,当地推出的“听歌游临沂”套餐,让持演唱会门票的游客可免费畅游10家景区,24家景区推出折扣优惠,带动重点A级以上景区游客量增长25%。《长安的荔枝》上映后,途牛平台西安、广州目的地用户出游人次环比分别增长12%和10%;《南京照相馆》的核心拍摄地上海影视乐园7月搜索热度环比上涨80%。实践充分证明,“旅游+”的跨界融合打破了行业壁垒,形成了新的消费引擎,推动文旅产业向多元化、复合型发展。

夜间文旅经济向产业化、品质化升级,拓展了文旅消费新场景。今年暑期,夜间出游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约20%,“夜上黄鹤楼”灯光秀门票预订较去年同期翻番,大唐不夜城、乌镇西栅夜游、黄果树瀑布夜游持续火热,显示出夜间文旅市场的巨大潜力。各地不再将“夜经济”局限于餐饮小吃、闹市经济,而是发展出购、食、宿、文、娱、健、养等多元化夜间消费市场。长沙的小剧场话剧、脱口秀等人气火爆,“白天逛景点,晚上看小剧”成为年轻人的新打卡方式;重庆5000架无人机的创意表演带火附近夜间消费;开封万岁山景区的非遗打铁花、古风巡游等活动,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武侠世界。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市场流通研究室主任陈丽芬所说,夜经济不断向产业化、专业化、品质化方向升级,衍生出更多“产品+场景+文化”的融合消费场景,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也为文旅产业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

暑期文旅市场的种种创新实践,是产业升级的生动注脚。从消费模式的转变到跨界融合的深化,再到夜间经济的升级,文旅产业正以更丰富的业态、更高的品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未来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绽放更多光彩。

作者:黄登明

责编:吴成玲

校对:张慕琪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