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强国讲堂】向勇 | 文化强国建设:历史、现实与未来(2)

二、坚定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时代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什么是美好生活

对于美好生活,我们可以从好的生活和美的生活来看:好的生活是物质丰腴的生活,美的生活是精神充足的生活。那么,好的生活和美的生活融合在一起,就是简单的物质富裕加上精神富足吗?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很多文化学者和经济学家的思考。

由日本的文化经济学家所撰写的《文化时代的经济学》一书中提到了人们生活的丰富度这一概念。具体而言,人们生活的丰富度等于人们生活的丰富度除以物质的丰富度,再乘以物质的丰富度。如果从简单的公式计算来看,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人们生活的丰富度=人们生活的丰富度”,好像并没有提供更深的内涵。但实际上该书的作者想强调的是两点:其一,文化力,就是将物质财富创造为幸福的能力(通过最少的物质消耗获得最大的满足);其二,经济力,就是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由此又得出一个公式,“人们的幸福生活=文化力×经济力”。

(二)文化力的四个层次

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我们从四个层次来看文化力。

其一,文化原创力。首先,从历史维度看,包括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丰厚的文化遗产。其次,从现实维度看,是指当下正在创造的文化的新形态、新的经典性。文化原创力具有高膜拜价值和高认同价值。

其二,文化生产力。我们提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那么,如何推动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我们主要从五个角度来看:一是技术角度,要有高技术的生产手段;二是主体角度,要有企业化的生产主体;三是市场机制角度,要有市场化的生产目的;四是效益评估角度,要有规模化的生产效益;五是金融角度,要有金融化的生产方式。

其三,文化创新力。一方面,要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发展文化产业,建立文化品牌;另一方面,要推动传统产业的文化升级,包括内涵升级、品质升级等,要推动产业文化化、经济文化化。可以说,文化创新力的载体就是文化经济这一新的经济业态。

其四,文化软实力。也就是通过文化来展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凝聚力、辐射力、影响力、号召力。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重要的发展能力之一。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同时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把文化建设提到了很重要的地位,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的地位不可替代,文化的作用更加凸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就是要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2022年,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从五个方面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进行了部署:一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二是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四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五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四)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

第一,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在新发展阶段,我们的重点任务以及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第二,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

第三,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也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也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要具备的新的发展理念。

第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追求效率更高、供给更有效、结构更高端、更绿色可持续以及更和谐的增长。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既要关注文化融合发展、文化多样化发展、文化高品质发展的趋势,也要看到文化作为一种资源在一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五)把握好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第十篇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明确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其中,第三十四章到第三十六章内容分别为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这也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基本内涵。

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回应了新发展阶段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民生关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仅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需要,更要满足人们精神生活水平的需要。文化是一个国家强大兴盛的精神动能,文化基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价值能量。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既要增强文化自觉,又要看到中国发展同世界发展相互交融、相互成就。

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使命。新发展阶段需要涵育新发展动力,增强全民文化创造的活力。文化发展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也是经济增长的生产动能和产业升级的创新要素。文化作为新发展阶段的新生产要素,来源于传统文化的活化、现代文化的创造和新兴文化的培育。“传统即是创造”,从历时性的时间维度而言,文化强国表现在对过去丰厚文化资源的开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着力提炼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和当代意义,构建“属于我们的”当代人的文化生活;“守正方能创新”,从共时性的空间维度而言,文化强国也表现为中华优秀文化资源的全球共享。

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塑造了公共文化服务构建政府、社会与公众三位一体的格局体系。人民群众不仅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者,也是文化权利的主导者。文化发展不仅起到滋养社会生活的作用,还发挥着教化公民的社会功能。我们要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坚持文化建设的人民立场,大力推进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健康的公共文化服务内涵,实现更加普惠、更加均等、更加公平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新发展阶段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要完全覆盖公共文化空间、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活动等多元形态的“公共性”营造,要充分整合政府治理、社会参与、公众自主等不同主体的“共享性”机制。我们要打破不同文化行业主管部门条块分割、信息孤岛、重复配置的区隔状态,充分利用智能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政府部门公共文化资本的有序整合,调动民间机构社会文化资本的有效协同,充分发挥公民个体文化资本的有机共生,构建互动机制。近年来,在公共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上,北京作出引领示范,推进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引导了文化产业构建新发展格局和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效益。文化强国建设要以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为基础动力,以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为基础保障,在文化发展领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要以市场机制进行优化配置,不断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在大力满足国内消费的前提下,不断开发适应国际文化市场需要的全球文化产品。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范璧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