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朱建军:“简”述中国——简牍里的中国文化(2)

三、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简牍基本情况

甘肃简牍博物馆成立于2012年12月,是国家公益一类博物馆,主要职责是对馆藏简牍等文物的收藏保管、保护修复、整理研究和展示利用及其他相关工作。甘肃简牍博物馆的新馆目前正在建设中,坐落于兰州市七里河区马滩文化岛,总建筑面积37989平方米。功能分区主要包括办公区、陈列区、藏品库房、文物修复区、学术报告厅、接待室、文创展厅、观众互动厅、社教活动区等。

我们有四个常设展:简述丝路、简牍时代、边塞人家以及书于简帛,有的主要展示汉简描述的边塞生活,有的主要展示汉简的书法。甘肃素有汉简之乡的美誉,汉简是我们独特的文化资源,简牍文化、敦煌文化与长城文化相辅相成,一起孕育了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甘肃文化。

甘肃简牍博物馆现收藏有各类文物50129件(组),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679件(组)。虽然简牍与青铜器、金银器不同,不是重器,但其文物价值还是非常高的。在5万多件馆藏文物中,有将近4万件是简牍,包括放马滩秦简、居延新简、肩水金关汉简、地湾汉简、敦煌马圈湾汉简、悬泉汉简。此外,我们还藏有汉代帛书、西汉的纸,以及一些汉代的动物骨骼、鞋履、渔具等。馆藏秦汉简牍的数量是非常大的,形制也十分多样,简册众多、内容独特,对于研究秦汉、魏晋时期的丝绸之路,尤其是河西走廊段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民族交流、军事防御、军官制度和文书制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数万枚汉简也是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珍品,对于书法艺术研究有着独特的研究价值。数万枚的西北汉简尤其是甘肃简牍,明确而详细地记载了两汉时期中原王朝对丝绸之路河西段的军事防御、邮驿系统、交通体系的支撑,对于研究西域诸国的有效管理和中亚、西亚等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情况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馆藏的居延新简、肩水金关汉简、地湾汉简,都出土于现今的额济纳旗和金塔县,都属于居延汉简的范畴,之所以被称为居延新简是相对于贝格曼发现的那批简而言的。我们馆藏的这批简主要出土于1972-1974年间,甘肃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居延古遗址甲渠候官遗址和甲渠塞第四燧两个地点出土了共8206枚,这些简形制品类齐全、内容十分丰富,尤其出土了完整和基本完整的策书70余个,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居延简最早的年代是西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最晚的年代是东汉安帝永初五年(公元110年),前后有200多年跨度,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文化和政治社会的重要材料。这批简也见证了汉帝国的兴衰,简牍文书兴盛于汉帝国最强盛的时候,而简牍时代的结束也与汉帝国的强大势力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同步。

(一)居延新简

居延新简中的死驹劾状简于1974年出土于甲渠候官遗址第22号房址内。全篇章草,一气呵成,潇洒飘逸,既是一篇重要文献,又是一幅书法珍品。可释读的字共有409个,文义连贯,内容完整。第一枚为题签,第二简以下为正文,简背有书吏之签署。内容是一份追查死驹责任的文书。该册书具体生动,宛然一幅戍边士卒月夜巡行图。册书内容对研究汉代的马政、边塞行檄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都有重要价值。

(二)肩水金关汉简

肩水金关位于居延地区,汉简于1973年出土,主要记录了边塞地区军事驻防和戍卒生活,有极高的历史、科学价值。其中,劳边使者过界中费册于1973年出土于肩水金关遗址。全册9简,编绳两道,完好无缺。每简长23厘米、宽1厘米。内容是朝廷派使者慰问边地吏卒途经肩水金关时的费用记录。全文276字。该册的出土为研究汉人的饮食构成、接待规格、劳边制度以及册书编联形式提供了实物依据。

(三)地湾汉简

地湾汉简出土于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东北约150公里的黑河东岸戈壁滩上的地湾故城。据汉简记载,地湾城原是汉居延肩水都尉府下辖肩水候官。地湾汉简为研究汉代居延的军事塞防体系和屯戍生活提供了大量材料。

(四)敦煌马圈湾汉简

敦煌马圈湾汉简出土于1979年,记载了当时的西北边塞的屯戍制度、名籍、兵器及钱粮、诏书、奏记、官吏考核、公文往来、诉讼爰书、赋税等方面的内容,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屯戍制度、行政制度提供了珍贵资料。其中,敦煌马圈湾字书觚于1979年出土于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木质,长30厘米、宽2.1厘米、高5.5厘米。该觚出土时已有扭曲,简文用篆书写成。该觚是汉代字书抄本,内容完整。

(五)敦煌悬泉汉简

悬泉汉简于1990年出土于敦煌悬泉遗址。其中,纪年简有2086枚,占全部简文的12%,最早的纪年是公元前111年,最晚是公元107年的,内容非常丰富,有诏书、律令、科品、缴记、簿籍、爰书、劾状、符传、历谱、术数、典籍、文书、医方,还有相马的经,以及私人书信,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外交、邮驿、交通等各个方面,尤其以邮驿和西域的史料以及民族关系方面的材料最为特色,是研究汉代丝绸之路的珍贵文献。

悬泉汉简详细记载了河西若干地区驿置道里,与在居延破城子出土的河西的《里程简》相衔接,构成了一幅完整的从长安出发到敦煌的驿置道里,帮助我们实现了2014年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

(六)天水放马滩秦简

放马滩秦简于1986年出土于天水市麦积区党川乡放马滩秦墓,共460枚,竹质,内容包括一些志怪故事以及占卜用的日书甲乙两种,是继湖北睡虎地秦穆日书之后又一次先秦术数文献的重大发现,是研究秦人的天地观念、思想、信仰、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的珍贵资料。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