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林建华: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2)

何谓强国?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何谓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具体而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意蕴和旨归就是,在宽广的世界视野中,使中华民族重现曾经拥有的辉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引领时代浩荡潮流;在悠远的历史视野中,使中华民族重塑自己的样貌,在21世纪凤凰涅槃、浴火再生。在这层意义上看,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历经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

何以中国?新时代新征程,“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必将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关键词。这是历史逻辑、现实建构和未来指向使然。“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今日之中国是昨日之中国的延续,是明日之中国的奠基。“何以中国”之根源是五千多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是今天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明,是全人类追求的共同理想、共同价值;创造文明,是全人类担负的共同责任、共同任务。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文明是一个历史的、实践的、整体的范畴,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开化、进步状态和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

当今时代,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避免片面发展,已愈益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在一般意义上,文化和文明指的都是人类的创造物,二者甚至可以作为同义语使用。但在实质意义上,文化是一个涵盖性更大、包容性更强的概念,可以有正向、负向、中性等不同指向,而文明的唯一指向则是进步,它深深铭刻着积极成果的烙印。辩证地看,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正是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

人猿相揖别,不过几千寒热。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文化,创造了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从某种意义上说,时间观同时也是空间观,其基本内涵就是世界观、文明观、劳动观、奋斗观。

英国伦敦经济学院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认为,中国从来不只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这一论断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是完全准确的。从现实空间来看,中国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海域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可谓地大物博。从时间维度来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可谓历史悠久。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时代,中华文明从各区域同时独立并起,多线发展,相互影响;到夏商周三代,中华文明已进入早期发展阶段,并表现为以中原为核心的“多元一体”格局。在世界文明谱系中,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华文明是唯一赓续不断、绵延不绝的古老文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赵苇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